高二政治教案:《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教學設計
來源:學科網 2018-11-15 11:49:28
【學習目標】——導
1、唯物主義及其形態
2、唯心主義及其形態
【重難點】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判斷
一、基礎梳理——思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圍繞什么問題展開?
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
3、唯物主義的三種形態及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4、唯心主義的兩種形態及其表現?
5、哲學上的“兩個對子”是指?有何關系?
6、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分別回答了哲學的什么問題?
二、合作探究——議、展、評
(一)判斷下列說法屬于哪個哲學派別哪種基本形態的世界觀?并說明理由。
(1)“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
(2)“天下無獨燃之火,世間安得有無體獨知之精。”
(3)“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
(4)“人是萬物的尺度”。
(5)“美的東西是美使它美的 ”。
(6)“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
(7)“人病則憂懼,憂懼則鬼出”。
(8)“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2、材料一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陳設,總之,構成大宇宙的一切物體,在心靈以外都沒有任何存在;它們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材料二 理生萬物,理主動靜;未有此氣,已有此理,未有這事,先有這理;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只在這里……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觀點分別是什么?二者有何共同性?
(2)材料二的觀點在現實生活中很有影響,請舉例說明。
三、自我檢測——檢
1、以下選項能夠正確反映唯物主義三種基本形態演進順序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機器,思想是人腦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 ④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2、王夫之認為“氣者,理之所依也”;柏拉圖認為“事物是理念的影子”。這兩種觀點是?( )
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 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C、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對立 D、不變論和詭辯論的對立
3、心靈的房間,不打掃會落滿灰塵。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心里的事情一多,心也跟著亂起來。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將心靈除塵,能夠使黯然的心變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有人因此總結出人生必須懂得必要的放下。以下說法,具有主觀唯心主義色彩的觀點是?
①放下壓力:心態決定成或敗 ②放下懶惰:奮斗改變命運?
③放下狹隘:心寬前路必然寬 ④放下猶豫:行動才有收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熊貓是我國的國寶。世界上有棕色熊貓嗎?有人說,沒有,因為我至今只看到過黑白熊貓,從未見過棕色熊貓。下列說法與這種做判斷的在世界觀上一致的是( )。
①事物是感覺的集合②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③世界是不可認識的④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日日清】——清
1.課后完成“分層訓練”《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基礎自測部分。
2.下節課堂上完成“狀元之路新課標政治必修4”《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課時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