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語言文字運用解析版(一)(3)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2-24 21:49:11
17.(2023上·山東青島·高一統考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仿照第二節,另選意象進行文學創作。要求內容符合詩意,格式相近。
中秋邀月
月兒藏在云彩里
不愿赴約
我們把傾慕高高舉起
渴望她吻亮中秋的夜色
垂柳站成了墨綠
玉米站成了金黃
站息了蛙鼓
站唱了雞鳴
【答案】示例:
秋菊站成了明黃
石榴站成了火紅
站息了蟬鬧
站唱了蛩奏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仿寫句子的能力。
仿照第二節,例句的句式特點為“……站成了……/……站成了………/站……了……/站……了……”,選定合適的意象,仿照例句的句式合理作答即可。
內容上注意符合“中秋邀月”的主題,表達對月色的渴望。語言符合詩歌語言的特點,形象生動,富于表現力。
。2023上·云南紅河·高一統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將一門技術掌握到 ① ,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內涵遠不限于此。中國自古雖是農業大國,但從不缺少能工巧匠,魯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級工匠大師成長、工作于此;也不缺少精美的中國制造產品,中國的絲綢、瓷器、金銀器亦曾經是西方貴族的奢侈品。他們承載的是中國古代工藝匠人執著專注、獨具匠心的精神!对娊洝分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還有庖丁解牛,運斤成風,百煉成鋼……這些 ② 的詩句、成語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匠人們所秉持的精益求精、 ③ 的精神?照務`國,實干興邦。實現中國夢要求人們要有“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實干精神,要有“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執著精神,要有“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精神:這些精神都體現了新時代的工匠精神。
一生執著于一項事業的各行各業的勞動者都可以憑借著高超的技藝、堅守初心的專注、追求卓越的創新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業績。偉大的夢想需要偉大的精神作支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大力傳承弘揚工匠精神。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20.文中畫橫線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
【答案】18.①爐火純青 ②耳熟能詳 ③一絲不茍 19.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一生執著于一項事業,他們憑借著高超的技藝、堅守初心的專注、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業績。 20.①運用三個“要有+引用+……的精神”的句式構成排比句,句式整齊,節奏鮮明,便于抒情,增強了語言表達的情感和文采。
、趶“實干精神”“執著精神”“創新精神”三個方面來具體闡述“工匠精神”,用排比句表達使得內容更集中,說理透徹,條分縷析,激情洋溢的詮釋了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
【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此處語境是指將一門技術掌握到純熟完美的境界,應用“爐火純青”。“爐火純青”,認為煉到爐里發出純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來比喻功夫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境界
第二空,此處語境是指這些聽的次數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的詩句,應用“耳熟能詳”。“耳熟能詳”,聽的次數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
第三空,此處語境是指我國古代匠人們所秉持的精益求精、做事認真細致,一點兒不馬虎的精神,應用“一絲不茍”。“一絲不茍”,指做事認真細致,一點兒不馬虎。
19.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變換句式的能力。
先分析句子特點,發現主語前有較長定語,動詞謂語前也有很多個狀語。
先將主語前的定語“一生執著于一項事業的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改成: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一生執著于一項事業;
再將“都可以憑借著高超的技藝、堅守初心的專注、追求卓越的創新”抽出來,變成:他們憑借著高超的技藝、堅守初心的專注、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
最后接“成就不平凡的業績”。
整理答案:行各業的勞動者一生執著于一項事業,他們憑借著高超的技藝、堅守初心的專注、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業績。
20.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的能力。
“實現中國夢要求人們要有‘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實干精神”“要有‘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執著精神”“要有‘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精神”運用三個“要有+引用+……的精神”的句式構成排比句,句式整齊,節奏鮮明,便于抒情,增強了語言表達的情感和文采。
“‘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實干精神”“‘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執著精神”“‘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新精神”從“實干精神”“執著精神”“創新精神”三個方面來具體闡述“工匠精神”,用排比句表達使得內容更集中,說理透徹,條分縷析,“這些精神都體現了新時代的工匠精神”,激情洋溢的詮釋了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
。2023上·河南安陽·高一校聯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金人一錘砸爛了都城汴京的瓊樓玉苑,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也樹倒窩散,一家人開始過____①____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趙明誠被任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國恥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發生叛亂,身為地方長官的趙明誠不是____②____指揮戰亂,而是偷偷用繩子縋城逃走。事定以后他被朝廷撤職。李清照這個柔弱女子,在這件事上卻表現出大節大義,很為丈夫_____③___而羞愧。趙被撤職后夫婦二人繼續沿長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難免有點別扭,略失往昔的魚水之和,當行至烏江鎮時,李清照得知這就是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不覺心潮起伏,面對浩浩江面,吟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丈夫在其身后聽著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聲,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責,第二年趙明誠被招回京復職,但隨即病急而亡。人不能沒有愛,如花的女人更不能沒有愛,感情豐富的女詩人就更不能沒有愛。正當她的藝術之樹在愛的汁液澆灌茁壯成長時,上帝斬斷了她無情的愛河。李清照是一懂得愛就為愛所寵,為家所捧的人,現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她的后半生更是坎坷,直至她死的時候也是滿臉的惆悵。她以心抗世,以筆喚天。她憑著極高的藝術天賦,將這漫天愁緒又抽絲剝繭般地進行了細細的紡織,化愁為美,創造了讓人們永遠享受無窮的詞作珍品。
2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22.文中畫橫線處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請賞析其表達效果。
2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答案】21.①居無定所 ②身先士卒 ③臨陣脫逃 22.文中連用“不能沒有愛”構成了排比的修辭,三個排比句構成了遞進關系,范圍由大到小,逐漸聚焦到“感情豐富的女詩人”——李清照的身上,表現了她失去愛之后的痛苦與愁苦,起到了增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的作用。 23.示例:正當她的藝術之樹在愛的汁液澆灌之下茁壯成長時,上帝無情地斬斷了她的愛河。
【解析】2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此處語境是指李清照一家人開始過漂泊不定的生活,可用成語“居無定所”。“居無定所”,表示沒有固定的居住位置,甚至是屬于自己的定居點都沒有。從不在同一個地方多做停留,隨遇而居。
第二空,此處語境是指身為地方長官的趙明誠不是親自帶頭,沖在士兵前面指揮戰亂,可用成語“身先士卒”。“身先士卒”,指作戰時將領親自帶頭,沖在士兵前面。現代也指領導帶頭,走在群眾前面。
第三空,此處語境是指李清照很為丈夫臨到作戰時逃跑而羞愧,可用成語“臨陣脫逃”。“臨陣脫逃”,指臨到作戰時逃跑,也比喻人事到臨頭卻退縮逃避。
2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的能力。
文中“人不能沒有愛,如花的女人更不能沒有愛,感情豐富的女詩人就更不能沒有愛”,連用“不能沒有愛”構成了排比的修辭,“不能沒有愛”“更不能沒有愛”“更不能沒有愛”三個排比句構成了遞進關系,從“人”到“如花的女人”,再到“感情豐富的女詩人”,范圍由大到小,逐漸聚焦到“感情豐富的女詩人”——李清照的身上;趙明誠被招回京復職,病急而亡,表現了她失去愛之后的痛苦與愁苦,起到了增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的作用。
23.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語病有:
一是成分殘缺,缺少與“在”搭配的詞語,在“澆灌”后加上“之下”;
二是語序不當,“無情”做狀語,修飾“斬斷”,應為“無情地斬斷了她的愛河”。
(2023上·江西景德鎮·高一?计谀╅喿x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南粵大地暑熱尚未退去,看到琳瑯滿目的月餅,記者才恍然想起,又到了吟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團圓之期。
“花燈百隊走兒童,盡道仙娥降月中?v是霓裳看不見,白毫光里度香風。”對于__①__的廣東人而言,中秋怎能少了花燈?“用竹篾做的燈籠更有感覺,輕盈的罩紙伴著燭火,搖搖曳曳,心里一下子就亮堂起來了。”中秋前夕,在位于廣州市海珠區的陸燕紅家門口,從澳門慕名而至的鄧女士對手中的紙扎燈籠__②__。
今年71歲的陸燕紅被大家稱作“紅姨”。20多年前,從酒店退休的她“__③__”,成為廣州著名彩扎大師關根的弟子。在紅姨看來,紙扎燈籠早已不是自己的生計那么簡單。對于不少廣東人而言,每當中秋之夜,燈籠亮起,它照亮的不光是街市,更是他們心中的家。有家,才有團圓。
24.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 ② ③
25.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為主動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6.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答案】24. 心靈手巧 贊不絕口 半路出家(其他恰當答案亦可) 25.大家把今年71歲的陸燕紅稱作“紅姨”。 26.引用。①點明了時節,為后文寫中秋節“扎燈籠”作鋪墊,并引出人們盼團圓的情感。②引用經典名句,增加了文段的文化內蘊及文采,容易引起讀者的共情。
【解析】24.本題考查學生正確理解成語的能力。
第一處,語境說的是廣東人心思靈敏,手藝精巧,故可用“心靈手巧”。
心靈手巧:指人心思靈敏,手藝精巧。形容能工巧匠在藝術構思和技藝手法方面的獨特能力。
第二處,語境中強調鄧女士對陸燕紅扎的燈籠贊揚肯定,故可用“贊不絕口”。
贊不絕口:贊美的話說個不停,形容對人或事物十分贊賞。
第三處,結合語境說的“從酒店退休的她”干起了紙扎燈籠的活兒可知,此處是說陸燕紅是后來改行扎燈籠的,故可用“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比喻原先并不是從事這一工作的,后來才改行從事這一工作。
25.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變換句式的能力。
首先將被動句的主語“今年71歲的陸燕紅”改為主動句的賓語;然后變換介詞,即把介詞“被”改為“把”。這樣,最后改成的主動句為:大家把今年71歲的陸燕紅稱作“紅姨”。
26.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修辭手法及作用的能力。
句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屬于引用古詩詞,故該句運用引用修辭手法。
“明月”點明了時節為中秋,是團圓日,“天涯共此時”引發讀者情感的共鳴,激起思念親朋故友期盼相聚的真摯感情。
結構上看引出下文有關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扎燈籠,為寫廣東人的燈籠情結以及陸燕紅扎燈籠做鋪墊。
表達效果上豐富文章內容,增強文化底蘊和文學色彩,富有詩情畫意,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2023上·廣西玉林·高一統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2022年11月29日23時08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啟程前往太空。飛船入軌后,將按照預定程序與空間站組合體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進行在軌輪換。在空間站工作生活期間,航天員乘組將進行多次高難度的高風險的出艙活動,完成艙內外設備調試、維護、安裝,空間科學與技術實(試)驗等。神舟十五號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這是一次 ① 的任務。
回首過去,我國航天事業起步晚、起點低,老一輩中國航天人 ②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奮斗,終使一項項關鍵技術實現突破、一道道科學難關被攻克。“神舟”飛天,“北斗”指路,“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問天”遨游星辰……在這 ③ 的征程中,正是一代又一代的追夢者,匯聚起每個人的涓滴夢想,把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送上蒼穹,成為太空中最閃亮的星。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的背后,凝聚了科學家協同攻關的智慧力量,蘊藏了航天人超越自我的精神密碼,印刻著中華兒女自立自強的民族氣節。
27.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28.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加以修改,不得改變原意。
2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除了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還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結合原文分析其表達效果。
【答案】27.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也可)
、诤`路藍縷(“蓽路藍縷”)(迎難而上、披荊斬棘、櫛風沐雨,均可)
、鄄憠验煟鈩莅蹴、浩浩蕩蕩,均可) 28.在空間站工作生活期間,航天員乘組將進行多次高難度的高風險的出艙活動,完成艙內外設備安裝、調試、維護、空間科學與技術實(試)驗等任務。 29.“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的背后,凝聚了科學家協同攻關的智慧力量,蘊藏了航天人超越自我的精神密碼,印刻著中華兒女自立自強的民族氣節”運用了排比,句式整齊,增強氣勢,突出強調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中華兒女智慧與力量,表達了對中國追夢精神的贊美。
【解析】27.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
第一空,結合前一句語境“神舟十五號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可知神舟十五號的發射具有承接以前、開啟未來的意義。此處可填“承前啟后”或“繼往開來”。“承前啟后”:承接以前(過去)的,開創今后(未來)的。“繼往開來”:繼承前人的事業,并為將來開辟道路。
第二空,結合語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奮斗,終使一項項關鍵技術實現突破、一道道科學難關被攻克”,可知前人創業的艱難,因而可填“篳路藍縷”櫛風沐雨”“披荊斬棘”“迎難而上”。“篳路藍縷”:形容創業的艱苦。“櫛風沐雨”:形容經常在外面奔波勞碌。“披荊斬棘”: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迎難而上”:就算遇到困難也不退縮,迎著困難去克服它。
第三空,前一句列舉了中國航天事業的一步步發展,后文講了中國一代代人的努力,將空間站送上蒼穹,因而,此處填“波瀾壯闊”“氣勢磅礴”“浩浩蕩蕩”。“波瀾壯闊”: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氣勢磅礴”:形容氣勢雄偉浩大。“浩浩蕩蕩”:形容事物的廣闊壯大,或前進的人流聲勢浩大。
28.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畫波浪線的句子語病有二:
一是語序不當。“調試、維護、安裝”語序不當,應改為“安裝、調試、維護”;
二是成分殘缺。“完成……等”中,“完成”缺少賓語中心語,可加上“任務”。
29.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
“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的背后,凝聚了……,蘊藏了……,印刻著……”可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結構上,句式整齊,增強氣勢,有利于情感的表達;在內容上,中國一代又一代的追夢者,為了中國的航天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從而突出強調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中華兒女智慧與力量,表達了對中國追夢精神的贊美。
(2023上·重慶·高一校聯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到太空后,有哪些危險需要航天員們注意呢?首先是要避免被宇宙空間的異物打中宇航服。這些異物盡管只有米粒甚至是塵土大小,但在高速運動下,仍有可能擊穿宇航服,造成漏氣。第二是減壓病。走出太空艙,由于是從氣壓正常的太空艙到真空環境的過程,因此需要減壓。 ① ,在航天員血管內外及組織中就會形成氣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第三,意外“飄走”也是不容忽視的危險即太空的“走失事件”。航天員處于失重狀態,宇宙廣闊無際,盡管宇航服是有繩子連在空間站或者其他航天器上, ② 。為了以防萬一,像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為宇航員配置的每件宇航服都有一個小型噴氣包, ③ ,航天員可以用它飛回艙體。
編輯推薦:統編版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匯總
掃碼添加企業微信
免費打包領取
2024年統編版【語文】期末知識點【全科知識點】
更多免費服務【2024最新考試試卷、書籍領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