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專業本科生明年首批出校門!就業形勢如何?(2)
2024-04-11 21:47:10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梁溪實習期快結束的時候,奶奶把貼畫送給她,說想讓她留作一個紀念。“她其實平時是個蠻有個性的奶奶,也不會表達很多,但那天我一下反應過來,其實她不舍得我走。”梁溪最后和她合了影,也許她們的確不會再見面。
很多事情都是摸索著學會的,哪怕是和老人聊天,也要在之前弄清對方的家庭背景、子女情況,再去展開話題。“有時候需要忌諱一些,比如誰的老伴已經去世,就不能在她面前提。”梁溪說。后來梁溪意識到,比起課本中那些有關管理的字眼,在養老機構的實踐更讓她飛速成長。
就業
作為第一批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陳釗正在準備秋招。但他發現,就業形勢沒有想象的那么樂觀。
在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上,有不少養老機構有招聘需求。但讓陳釗感到惶恐的是,大部分的招聘要求中,都需要畢業生擁有護理證或者社工證。“我不知道還要考這些證,現在準備也有點晚。”陳釗還坦言,不少養老機構需要的崗位還是得從基層護理員做起。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們,有關護理的知識和實操經驗則相對欠缺。“我了解了一下,目前養老機構的管理層基本還是有醫學專業背景的人,或者是從護理員一路做上來的。如果會護理了,在基層做久了,也會管理。而我這個專業學出來以后,突然去管理,人家不一定會理你,因為你沒有經驗,是‘外行指導內行’。”他說。但另一個問題也隨之產生。那就是對于本科生來說,很少有人愿意去做基層護理員。“坦白來講,本科生有時候會有種天然的優越感,覺得做護理員是專科去做的事情,不愿意去。”陳釗很直白。
黃思儀所在學校的辦法是增加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學生臨床醫學相關的課程內容,下個學期,她和同學還會學習護理學類的課程。“學校對醫學方面的課程要求特別嚴格,我感覺自己像半個醫學生。”黃思儀說。陳釗也向院方建議,是否以后可以安排在校生在就業前就考取相關證件,并加強護理實操內容培訓。
在陳釗看來,養老服務與管理的學生還是有自己的優勢。對于養老相關政策的熟悉度和專業度讓他們能夠在養老機構的一些部門發揮作用。“比如銷售部、運營部就比較適合我們,需要市場營銷的知識和對政策風向的把控能力。”他說,“社區工作里和養老相關的部分,我們的專業也是對口的。”他甚至還去報名參加了公務員錄用考試。“有個崗位,我覺得跟養老服務管理有關。我去報名了,結果人家不要,說只要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我打電話過去,人家說沒聽說過有養老服務管理這個專業,我還給人家科普了半天。”陳釗哭笑不得。這專業太新了,總要有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覺得自己既幸運又不幸。
有民營養老機構向陳釗拋出橄欖枝,他卻猶豫了。他想起自己實習過的一個養老院,頂樓漏水,就滴在老人的房間里,報修了半年,天天漏水也沒人管。“我當然明白單純靠公益去做養老不可能,但是只認利益,要靠養老賺錢我也做不到。”
到底還要不要從事養老相關的工作?陳釗變得有些迷茫。
他說起當初為什么想學這個專業:“我小時候在弄堂里邊長大,周圍有好多老人,他們都對我特別好。所以后來我就覺得我去學這個專業,如果以后有可能的情況下,等我學成的時候,他們以前是怎么待我的,我就可以去讓老年人的生活也變得幸福一些,去回饋一下。”
陳釗從未質疑過學養老專業的意義。他始終記得當時老師曾經談到為什么要設立這個專業。“他說希望能夠讓社會上的人都知道養老服務管理,讓年輕人現在也能學習相關的知識。老年服務需要人從年輕時開始慢慢去積淀,而不是到了四五十歲突然發現我老了,這怎么辦?”陳釗說,“我們可能離老年人這個歲數還太遙遠,但是關心老人的生活,也就是關心我們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