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專業優化調整帶來哪些新變化
2024-04-11 21:39:52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共增設、調整專業點1719個,撤銷專業點1670個,增、撤、調共涉及3389個專業點,數量為歷年最多。
此次專業設置和調整對高校本科專業結構做了哪些優化?教育部對進一步做好專業設置工作有哪些考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服務國家戰略,新增24種本科新專業
2023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
此次專業設置和調整,增設了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急需的24種新專業。例如,立足服務國家戰略需要,設置大功率半導體科學與工程、生物育種技術等專業;聚焦科學前沿和關鍵技術領域,設置電子信息材料、智能視覺工程、智能海洋裝備等專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設置中國古典學等專業;聚焦服務健康中國戰略需求,落實體育強國建設部署,設置健康科學與技術、體育康養、足球運動等專業。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介紹,此次專業增設、撤銷、調整,工學、教育學、經濟學等學科門類的專業點增加數量位居前三,管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的專業點數量相對減少。從學科門類看,工學所涉專業點數量最多,有1322個,占比39%,這與工學作為第一大學科門類的基本情況相呼應;從區域布局看,涉及中西部高校的專業點有1802個,占比53.17%。
“總的來說,專業結構和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高校在專業設置上更趨理性。”該負責人說。
瞄準區域需求,加強省級統籌
“專業備案和審批工作,既是動態調整高校本科專業設置的年度常規工作,也是落實《改革方案》。”該負責人說。
此次專業設置和調整中,瞄準區域需求、加強省級統籌是一大特點,與教育部“高等教育要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優化布局結構上做好先行先試”的部署一致。
記者梳理發現,瞄準區域需求,地方高校增設了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汽車工程、智慧農業、智能采礦工程等區域重點產業發展急需專業。例如,內蒙古科技大學新增“稀土材料與科學”專業,服務包頭建設全國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領先的稀土應用基地的目標;東北林業大學新增“農林智能裝備工程”專業,服務黑龍江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爭創國家智慧農業引領區的目標。
此外,服務國家戰略、強化交叉融合、突出就業導向也是此次專業設置和調整工作的特點。
在服務國家戰略方面,新增國家安全學、電子信息材料、生物育種技術、生態修復學等專業,支持高校增設數字經濟、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等一批急需緊缺專業點。
在強化交叉融合方面,新增交叉工程、健康科學與技術、智能視覺工程、工程軟件等專業,支持高校增設一批智能建造、網絡與新媒體、虛擬現實技術等專業點。
在突出就業導向方面,進一步強化就業與專業設置間聯動,各省份結合本區域產業發展實際,梳理報送急需緊缺專業520種、就業率相對較低專業223種,為屬地高校調整專業結構提供重要參考。
完善政策體系,持續推動專業動態調整
根據《改革方案》工作目標,到2035年,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更加協調、特色更加彰顯、優化調整機制更加完善,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有力支撐建設一流人才方陣、構建一流大學體系,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教育部高教司負責人介紹,針對當前高校專業設置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需求,教育部正在研制《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框架。
一是強化動態調整,實施專業目錄年度更新發布機制,完善本科專業類的設置與調整機制,動態調整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和特設專業,通過“小步快跑”,提升高等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響應度和支撐力。
二是強化質量和特色,通過實施專業預申報制度、加強對增設專業的論證和公示等舉措,提升專業設置質量,引導高校做強優勢特色專業,避免簡單跟風。目前,已有760所高校通過專門網站提交了2024年擬增設專業預申報材料,涉及634種專業、2965個專業點。
三是強化省級統籌和指導,推動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立足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引導高校增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區域發展急需緊缺專業,建設特色優勢專業群。
“教育部將持續推動專業動態調整,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該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