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專業本科生明年首批出校門!就業形勢如何?
2024-04-11 21:47:10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上午10點,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三樓的一間教室里坐著三十幾個年輕人,他們剛滿20歲,課程卻和“養老”有關。
在課程開始之前,老師讓兩位同學上臺分享在養老院實習的經歷。這是他們在假期的必修課之一,為期一個月,不同的學生會被分配到不同崗位,有人負責行政、后勤,也有人在護理部和活動部見習。一個女孩分享的題目與養老院老人個人財產安全保障有關。有位奶奶不肯參加活動,她追問下才得知因為上次參加活動,老人房間里丟了東西。“養老院中為了及時觀察老人情況而打開的房門,竟會給老人增添一份焦慮。”后來,她查詢了許多國內外案例,試圖弄明白如何能夠進行更合理的處置。當然,也有讓學生們感到非常無力的時刻。另一個演講的女孩同樣負責辦活動,但她發現,愿意參加的老人只有固定的幾位,有些內向的老人無論如何都不肯參與進來。“目前也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她最后說。
人總會老的。學習養老專業,讓這些20歲的年輕人比同齡人更快、更深入地認識到老年人的需求應當被看見。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行業逐漸成為朝陽產業。這幾年,不少大學陸續建立起以本科教育為起點的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和之前專科偏重的護理方向略有不同,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大部分設置在管理學院內,旨在為社會輸送老年服務與管理對口人才。在長三角,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都開設了相關專業,而且全國排名非常靠前。明年6月,首批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本科生將要畢業,真正走到老年人的身邊。
這個據說就業率很高的專業教了什么?學養老的年輕人是怎么想的?
學習
“一聽我要學養老專業,我爸的臉都黑了。”福建男孩史一程在高考結束以后,用軟件匹配自己的分數,試圖找出一個最合適的專業,“養老服務管理”就是這樣被他發現的。本來,爸爸曾對史一程說,無論他選什么專業都支持,可一聽兒子要填報這個養老專業,卻罕見地沉默了。“我姐姐是學護理的,在爸爸看來,養老和護理是一樣的,是去伺候人,會很苦、很累。再加上在他的觀念里,送老人去養老院往往代表著不夠孝順,我要學這個專業,也不是個好事情。”后來,在查詢了不少資料以后,史一程認識到,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更加偏重于管理而非護理,對于養老政策、金融、保險和養老管理模式的探索更加深入,而且未來的就業方向不局限于養老機構,還有老年大學、社區養老相關崗位,他順帶著給爸爸進行科普,打破他的固有認識。
為啥來學養老?“這個專業太新奇了。”大二學生林楊當年報志愿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養老專業。在國內的本科院校中,這是一個非常新的專業,剛剛建立沒有幾年。但冷門也意味著更多機會。當前,老齡化的趨勢不可阻擋,許多政策的陸續出臺也鼓勵年輕人從事養老行業工作。比如江蘇將養老護理員和養老服務管理人員納入城市積分、準入落戶政策范圍,上海、北京、深圳都有養老機構從業人員的入職獎補。
如今,學了一年多養老專業,林楊覺得體驗還不錯。在他最喜歡的專業課上,老師沒有照本宣科,而是通過分析不同案例,讓大家自由討論。
養老院里一個老人閑得無聊,半夜翻墻出去玩,那么養老院的監控到底要怎么安裝,怎么起作用?老人在養老院中洗浴,要有哪些防滑措施,注重什么細節?
后來在實習中,林楊恰好被分配到一家養老院的后勤部,在走廊巡查各個房間的時候,他發現那里的扶手都經過防撞處理,地磚的摩擦力都比較大,火警等標識在每個樓道都貼得很清楚,應急燈也會定期檢查。那些書本上的知識和眼前所見緊密聯系了起來。
大四學生陳釗則喜歡養老金融、長護險、社區養老這幾門專業課。在他看來,養老專業學習的內容也是復合型的,需要有一定跨學科的知識。比如養老金融就和金融學密切結合,長護險作為一種為失能老人托底的政策服務,與保險業息息相關。“那么未來,我也可以去保險公司選擇長護險的方向,或者在醫保局從事相關工作。”陳釗認為,這些課程能夠拓寬養老專業就業的邊界。同時,只有專業有更多“干貨”,才能讓他比一般的管理類學生多幾分優勢。
實踐
自從學了養老專業以后,林楊對老人的關注增加了不少。這學期,他參加了一所養老院的志愿活動,每周一天,每天兩個小時,工作內容就是和老人聊天。
一開始,林楊還有點尷尬,反而是幾位奶奶先向他打開了話匣子。不少老人愛熱鬧,聽到他們聊得熱火朝天,就坐過來說幾句。有位年輕時候當過醫生的奶奶,最喜歡拉著林楊說話。“從她中學時候成績如何優異,到恢復高考以后怎么考上大學,除了個人隱私,能說的她都說了。我更多時候是一個傾聽者的角色。”年輕的男孩第一次發覺,陪老人聊天這件事,他好像還挺擅長。“腦力需求不是很高,但是需要投入很多情感,我還挺喜歡的。”他笑了。
史一程也時不時會考慮一些之前沒考慮過的事兒。“一位老人如果已經七十多歲了,飲食方面可能要有所調整。但我又想,如果是我,已經這把年紀,竟然連吃都不能隨心所欲,那我肯定會不開心。讀養老專業以后有時候會這么換位想一想,但也沒個答案。”他說。
梁溪在假期里去一家養老院實習。她負責活動策劃,教老人繪畫,做康復操、手指操,還有手工折紙。跟她最親近的一位奶奶總是很有活力。有次她們一起做手工貼畫,奶奶特意去房間翻出上一次做的貼畫,跟梁溪炫耀,問她好不好看。“我就一直在夸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