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教案:《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教學設計(三)(3)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16 18:28:04
(二)、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
師:下面以內環境中的營養物質、代謝廢物,02、C02和水等化學成分為例來分析。我們先來看一段動畫演示,看完以后分別請3位同學說一說內環境中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02和C02、水的來源與去路。
演示多媒體CAI—1
生1:營養物質通過消化系統進入內環境,后為組織細胞所用;代謝廢物由細胞排放到內環境中,最后經過泌尿系統、排泄系統、皮膚等排出內環境。
生2:02通過呼吸系統進入內環境,后為組織細胞用來進行呼吸作用產生C02;C02由細胞排放到內環境中,最后經過呼吸系統排出內環境
生3:水主要通過消化系統進入內環境,除了為組織細胞所用,也通過泌尿系統、呼吸系統、皮膚等排出內環境。
師:(總結)
多媒體顯示:
機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為什么能保持協調一致?
師:同學們把教材翻到第8頁。我們來了解人類對機體維持穩態機制的認識是怎樣逐步完善的。
生:(自行閱讀)
師:科學家貝爾納和坎農對這一機制分別是怎樣解釋的?
生:貝爾納推測:內環境的穩定主要依賴于神經系統的調節。坎農解釋:內環境穩態是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共同作用下,通過機體的各種器官、系統分工合作、協調統一而實現的。
【教師精講】
師:坎農的解釋對貝爾納的推測做出了補充,但是他的解釋還不夠全面。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人們發現,免疫系統也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它能發現并清除異物、外來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內環境波動的原因。因此目前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穩態的概念源于對內環境的研究,后來逐漸發展成為適用于整個生物科學的基本概念。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生物科學從分析走向綜合、由分支走向統一的發展趨勢。
【知識拓展】
內環境穩態會不會出現失調的情形呢?
多媒體顯示問題:
1、 你有過發高燒的經歷嗎?談談高燒最嚴重時的感受。體溫過高時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的措施?
2、 大量出汗或嚴重腹瀉后,如果只喝水,不補充鹽,內環境的滲透壓會出現什么變化?這會帶來怎樣的后果?
3、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會出現頭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壓升高等癥狀,為什么?這說明外界環境與內環境穩態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1:有過發高燒的經歷。發燒會頭疼發暈,全身無力……體溫過高時要采取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的措施是因為體溫高過一定范圍或體溫過高持續時間過長都會給機體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師:正常的體溫是體內細胞進行各種生化反應最適宜的溫度。在發高燒的狀態下,由于內環境發生一系列變化,導致體內的各種反應出現紊亂,于是機體功能發生異常。發熱時的主要癥狀大部分集中在中樞神經系統,病人感覺不適、頭疼、頭暈、嗜睡等,同時常有食欲不振、厭食、惡心的表現。發熱時機體處于一種明顯的分解代謝過旺的狀態,持續高熱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負荷加重,有可能誘發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組織損傷。孕婦發熱可能導致胎兒發育障礙,是一個重要的致畸因子。對于6個月至4歲的幼兒來說,持續高熱容易發生驚厥,相當數量的患兒由此造成腦損傷,如智力落后,甚至癲癇,因此應注意及時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藥物來退燒降溫。
生2:大量出汗或嚴重腹瀉后,如果只喝水,不補充鹽,內環境的滲透壓會變小。當內環境滲透壓變小時,內環境中的水將較多地通過滲透作用進入細胞內,造成細胞吸水腫脹,進一步導致細胞代謝和功能紊亂。
生3:有人到青藏高原后會出現不適癥狀是因為高原空氣稀薄,大氣壓和氧分壓低,易造成體內缺氧。這說明外界環境的變化勢必影響內環境的穩態。若外界環境變化不甚劇烈,并且機體代償機制良好,內環境的波動較小,仍能維持穩態;若外界環境變化劇烈,機體代償機制不好,內環境穩態將受到破壞,就會影響身體健康。
師:(總結)機體對穩態進行調節的能力是有限的,當外界環境變化過于劇烈,或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內環境穩態就會遭到破壞。內環境穩態被破壞后機體就會出現相應的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