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教案:《細胞生活的環境》教學設計(三)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16 17:26:5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描述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知道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夠用科學的語言說明內環境穩態的生理意義。
2.具有收集和利用課內外圖書資料和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嘗試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2.樂于探索生命的奧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難點】
1.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三、教學用具
血細胞的掛圖片、草履蟲的圖片、內環境物質交換視頻。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紅細胞和白細胞、單細胞草履蟲圖片,以“問題探討”組織學生討論回答“圖中展示的是什么細胞”、“他們分別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引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體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
1.聯系生活實際,學習新知識
展示林黛玉圖片,引用賈寶玉的一句話,說明體液概念。
啟發學生回憶手腳磨出水泡的情景,說明水泡中的液體主要是組織液等,使學生建立對細胞外液的感性認識。引出細胞外液的組成。
2.分組討論,播放視頻,理解細胞外液之間的物質交換
教師先講解細胞外液各組分名詞和結構,問:細胞外液之間的物質如何交換?學生自己閱讀這部分內容,然后前后四人一組畫出細胞外液之間的物質交換的途徑,選出小組代表去黑板演示。先不評論是否對錯,來觀看正確視頻,學生根據視頻自己評價剛才的答案,總結出細胞外液之間的物質交換過程。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正確路徑圖,并給出內環境概念。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