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教案:《細胞生活的環境》優秀教學設計(二)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16 17:28:1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描述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說明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嘗試構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建立生物學科的立體知識構架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利用多學科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探究、創新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交流溝通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感受生物體是一個各器官、系統相互協調統一的整體。
(2)逐步樹立生物體的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學情分析:
內環境的相關知識在初中新教材中較少涉及,初中新教材僅就人體各大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做了常識性介紹,但由于學習間隔時間太長,印象不深刻,需要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知識。
必修1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等章節對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作了較詳細的介紹,對學習新知識有一定幫助,但需教師引導學生將已有知識與新學知識之間建立聯系。
構建內環境概念過程中學生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將抽象的內環境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形象的立體結構。主要采用的學習策略是課前請學生設計實驗探究單細胞生物的生活環境, 學生利用單細胞生物生存的液體環境為依托點,類比推理人體細胞的生活環境。學生在本節課學習中要充分運用已有知識、生活經驗和多媒體材料來構建學習新知識的橋梁。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教學難點
(1)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