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教案:《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教學設計(一)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16 18:24:51
1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說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生理意義;簡述穩態的調節機制
2.解釋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
(二)能力目標
關注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系
(三)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1.關注人體內環境維持穩態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2.認同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對維持內環境穩態具有積極意義。
2
學生在第一節學習內環境的基礎上來學習穩態的重要性,是需要將自己的思維角度提升到整體層面了解,同時必須認識到能夠進行生命活動的調節必須在穩態基礎上進行,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本節內容的重要性體現在樹立學生對整體穩定需要自身存在調節機制來實現整體穩態!我們不能不能及時安排實驗課實踐,所以在上課時學習原理非常重要。
3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內環境穩態的概念。
(2)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
2.教學難點
生物體維持pH穩定機制的實驗操作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提醒學生做好學習準備,讓大家關注尿毒癥的癥狀。
老師提出問題尿毒癥患者內環境的成分與健康人相比,最大的成分區別是什么?
學生思考與回答:尿素、尿酸等代謝廢物增加。(激勵學生)
評價并入課:
尿毒癥患者就是因為代謝廢物及毒素的堆積,而使內環境成分的相對穩定遭到破壞,危及生命。可見,機體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
活動2【講授】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一、穩態概念的認知方法
人體時刻都在進行著生命活動,外界的環境也是起伏波動,那我們的內環境會因此而劇烈變化嗎?
PPT演示:
問題探討1:內環境的動態變化
表1:內環境成分含量的動態變化
展示一張化驗單,讓大家仔細觀察各種項目。
提出問題,安排討論:
1.每種成分的參考值(正常值)都有一個變化范圍,這說明什么?
2.從化驗單上可以看出哪幾種成分超出正常范圍?這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什么不利影響?一、穩態概念的認知方法
人體時刻都在進行著生命活動,外界的環境也是起伏波動,那我們的內環境會因此而劇烈變化嗎?
PPT演示:
問題探討1:內環境的動態變化
表1:內環境成分含量的動態變化
展示一張化驗單請同學們觀看
提出問題,安排討論:
1.每種成分的參考值(正常值)都有一個變化范圍,這說明什么?
2.從化驗單上可以看出哪幾種成分超出正常范圍?這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什么不利影響?
簡要評價、補充,形成共識:
(1.內環境中各種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的,而是處于一種動態變化中。)
(2.葡萄糖含量超標,可能引起糖尿病,還可能并發酮癥酸中毒等;甘油三脂超標,可引起高血脂癥,易并發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