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全國卷原卷版一(3)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2-24 21:15:53
和兵看著同一個月亮。
7.(3分)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一開頭就出現了“兵”,但一直到小說結尾都沒有出現“兵”的姓名、外貌特征等個人信息,從而達到了通過刻畫一個表現一類的藝術效果。
B.小說擅長運用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來刻畫形象,比如“大春眼角隱約的淚痕”這一細節構思精妙,既生動傳神,又具有虛實兼備的意蘊。
C.“兵”復員回家,饒有興致地向女人分享島上生活,然而愛他的女人卻對此不感興趣,他只有在幸福而無奈的微笑中獨自看著天空那一彎上弦月。
D.小說沒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沒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通過“兵”和大春小花相處的瑣碎片段來表達作者對于軍人情懷、家國關系的認識。
8.(6分)小說多次寫到“清泠無聲的月亮”,有何作用 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9.(6分)小說在后半段設置了“兵”與妻子對話的場景,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作者這樣設置的意圖。
二、古詩文閱讀(共34分)
(本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節選自蘇軾《赤壁賦》)
(二)
元豐二年十二月,余自吳興守得罪,上不忍誅,以為黃州團練副使,使思過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黃。舍館粗定,衣食稍給,閉門卻掃,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觀從來舉意動作,皆不中道,非獨今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觸類而求之,有不可勝悔者,于是喟然嘆曰:“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盍歸誠佛僧求一洗之”。
得城南精舍曰安國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間一、二日輒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凈,染污自落,表里翛然,無所附麗,私竊樂之。旦往而暮還者,五年于此矣。
(節選自蘇軾《安國寺記》)
10.(3分)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盍/歸誠佛僧求一洗之
B.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盍歸誠佛僧求一洗之
C.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盍歸誠佛僧求一洗之
D.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后必復作盍/歸誠佛僧求一洗之
11.(3分)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既望,指農歷每月十六,“既”表示完成、已經,“望”即每月農歷十五。
B.賦,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
C.壬戌,天干地支紀年法,元豐是皇帝年號紀年法,我國古代紀年常常年號干支兼用。
D.團練,也叫鄉團、民團、團勇,是用來維護封建統治的地方武裝。“團練副使”是地方上有實際兵權的官職。
12.(3分)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軾乘船在江面上任意漂流、無拘無束的狀態,正是他此時心境的生動寫照,他拋開了世俗的羈絆,暫時忘卻了憂愁。
B.蘇軾以江水、明月為喻,闡發了“變”與“不變”的哲理。從多角度看問題,因此他身處逆境仍能保持豁達樂觀、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
C.蘇軾到黃州,初步安排個人的生活后,就開始閉門思過,以報答皇帝的不誅之恩。
D.蘇軾覺得自己與權貴不是同道中人,暫時無法改變現狀,正好可借助佛門澄澈心靈。
13.(10分)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2)反觀從來舉意動作,皆不中道,非獨今以得罪者也。
(本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太原早秋①
李白
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②。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
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
【注】①此詩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這年夏季作者應友人元演之邀,同來太原,意欲攀貴以求聞達,然而輾轉三晉,時歷數月,終未能得到實現抱負之機會,到了秋季便寫下了這首詩。②大火,星名,《詩經·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這顆星每年夏歷五月的黃昏出現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開始向下行,故稱“流火”。
14.(3分)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描寫太原秋季花草樹木枯萎的蕭瑟秋景,與《沁園春·長沙》中生機勃勃的秋景截然不同。
B.頷聯直接描寫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氣候,末尾的“早”“秋”兩個字不僅突出了景色的特點,還巧妙地照應詩題。
C.頸聯寫詩人雖身在異鄉,做的夢也在邊城月中縈繞,但他的心卻飛往千里之外的“故國”意境廣闊。
D.這首詩將詩人對季節變幻的感受與渴望施展抱負的壯志融為一體,充滿了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
15.(6分)請從藝術手法的角度簡要賞析這首詩。
16.(本題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詩經》中的詩句“ , ”,表達了自己對賢才的渴求。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表達謫居潯陽城,即使有好光景也無人共賞,只能孤獨飲酒的意思的詩句是“ , ”。
(3)曹操的英雄形象歷來備受文人稱贊,蘇軾在《赤壁賦》中,寫下“ , ”兩句,把曹操把酒臨風,舉矛吟詩的瀟灑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三、語言文字運用(共20分)
(本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水稻品種的選育對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國科學家長期以來不斷探索更高效地培育水稻新品種的方法。①,為水稻新品種選育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我國水稻首次“太空出差”是在1987年,科學家利用返回式衛星進行了早期的水稻航天育種試驗,并發現了空間環境可以加速水稻的遺傳物質變化,②。于是,借助載人航天工程,水稻航天搭載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截至目前為止,水稻共進行了約30次左右航天搭載,為我國的水稻品種提供了重要支撐。
目前,水稻航天育種已經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產業鏈,如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培育的水稻航天品種“華航香銀針”,通過產學研合作,形成了“品種→產品→品牌”的產業鏈:通過成果轉化,實現了該品種的良種繁育;通過訂單式生產,將該品種稻谷加工成優等大米產品;借助新零售模式,③。通過這一產業鏈,航天育種成果有效地支撐了鄉村振興,促進了示范區域的農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十分可觀的社會經濟效益。
17.(6分)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18.(4分)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19.(3分)下列選項中,與文中畫波浪線句中的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在茫茫的宇宙中,我們的地球是那一顆美麗的藍色“水球”。
B.鳳嬌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給那個“北京話”的,每次都是她提著籃子去找他。
C.“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這根線的長度,足夠繞地球三匝,隨衛星上天。
D.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在成功道路上這種投機取巧的“聰明”萬萬要不得。
(本題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天下名勝,多以文字傳名,桃花源也概莫能外。它的千載盛名,與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的文章《桃花源記》 ① 。這篇妙文讓桃花源名聞天下,婦孺皆知。
桃花源因文而名,不了解陶淵明,沒讀過《桃花源記》,到這里不過是游山玩水, ② 地滿足一下視覺上的享受。游桃花源,重在感受五柳先生寫作此文的良苦用心。在這篇三百多字的文章中,陶淵明重點不在寫景,不在描繪山河之秀與環境之美,而是通過營造一處豐衣足食,怡然自樂的人間樂土,寄托自己對內心理想的向往。我們到桃花源,看不看桃花并不重要,看不看那些特色古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靈魂能否得到凈化,精神境界是否得到提升。
從根本上講,將桃花源 ③ 的,不僅僅是因為外界特殊的自然條件,更是陶淵明的主觀愿望。桃花源這個地方開發歷史久遠,在當地早已聲名遠播,陶淵明借助這個鄉村,構筑自己心中的理想王國。他筆下的桃花源是隱匿于山水之間的村莊,男女老少耕耘勞作,自給自足,淳樸善良,怡然自得,固守著自己的生活方式,獨享清凈自由的太平人生。這里沒有市井的喧囂,沒有商業的侵蝕,沒有利益的紛爭,沒有官場的傾軋,這才是人們向往的遠離世事的安樂之所。
20.(3分)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21.(4分)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改寫成一個長單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四、作文(共60分)
22.(本題60分)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一百多年前,一批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旗幟,振臂一呼,“外抗強權,內除國賊”,五四運動口號響徹寰宇。他們當中有致力于尋求救國良方的知識分子,有熱血赤誠、追隨真理的青年學生,也有勤勞樸實、堅韌頑強的青年工人……
今天的青年正立于時代的潮頭,努力在新的征程上譜寫新的篇章:有人堅守在邊防一線,守護著祖國的大好河山;有人騰空在運動賽場,展現出永不放棄的中國精神……不一樣的職業,一樣的堅守;不一樣的時代,一樣的家國情懷。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對你有何啟示 請你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編輯推薦:統編版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匯總
掃碼添加企業微信
免費打包領取
2024年統編版【語文】期末知識點【全科知識點】
更多免費服務【2024最新考試試卷、書籍領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