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復習教案:《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2)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21-09-22 20:49:50
合作探究:為什么說《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簽訂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1)《南京條約》中被迫割讓香港島,中國的領土完整開始遭到破壞;《馬關條約》割讓了臺灣、遼東半島、澎湖列島以附屬島嶼,并且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此后,帝國主義各國相繼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2)《南京條約》賠款2100萬銀元,而《馬關條約》則賠款2億兩白銀。清政府為償付巨額賠款,一方面加緊搜刮人民,另一方面大借外債,便利了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
(3)《南京條約》開放東南沿海五口通商,《馬關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進一步向內地深入。
(4)《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設廠,適應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要求,西方列強援引“利益均沾”條款獲取同樣利益。他們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榨取巨額利潤,并且利用關稅特權,嚴重排擠和摧殘著中國的民族工業,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4、中國戰敗原因:
(1)根本:腐朽落后的封建主義抵制不了先進的資本主義。
(2)清政府的妥協退讓政策,李鴻章的“避戰自保”方針。
(3)清軍軍備松馳,官兵臨陣逃脫。
(4)客觀:日本強大,侵華蓄謀已久,做了充分準備。
(5)列強的縱容,默許,支持。
二、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
1、義和團興起的原因:
(1)根本:甲午中日戰爭后,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直接:帝國主義利用自由傳教等特權長期進行文化侵略,中外民族矛盾逐步加深。
(3)山東是帝國主義侵略特別嚴重的地區,農民有組織基礎。
2、八個國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3、義和團失敗原因:
(1)客觀: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
(2)主觀: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組織渙散,沒能提出明確的政治綱領,沒有建立政權和根據地。
4、《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影響:
(1)內容: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不許中國人居住,允許名國駐兵保護;拆毀北京至大沽炮臺,準許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參加反帝性質的組織;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2)影響: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此后的反清斗爭,客觀上具有了反對帝國主義代理人的性質。
合作探究:19世紀列強發動的四次大規模侵華戰爭及其對中國歷史發展的主要影響。
(1)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完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5、評價“扶清滅洋”口號:
(1)這個口號是在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形勢下提出的。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表現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仇恨,因而能吸引和動員廣大群眾反抗帝國主義侵略。
(2)局限性:“滅洋”具有盲目排外,“扶清”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人們對清政府施展種種陰謀手段的警覺,最后上當受騙,被清政府所出賣,成為義和團的一個沉痛教訓。
本課小結:
本課內容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及《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兩個創深痛巨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喪權辱國的條約。它的簽訂標志著外國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標志著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學反思: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