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練習題》教學設計(3)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17 10:11:37
5.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民垸(Yuan)為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特有的聚落。通俗地說,民垸就是在湖泊、濕地和河道上圍堤造地后,供人居住和耕作的場所。1998年特大洪水襲來,民垸首先受害。湖南、湖北兩省受災最嚴重的200多萬災民幾乎全部來自各個民垸。在洪水超過警戒水位且不斷上漲期間,大約有占總數73%的民垸先后潰口或被迫扒口。
(1)修建民垸反映出來的人口方面的問題主要是:——————。
(2)圍湖造田、修建民垸對1998年長江洪澇災害的發生的不良影響是———。
(3)洪災后,湖南、湖北兩省均做出取消民垸,退耕還湖的決定,這一舉措說明了什么問題? ———。
6.閱讀下列一組資料,回答問題:
至1995年底,山西省約有381萬在溫飽線以下的貧困人口,其中有20.5萬人分布在3660個偏僻的山莊。這里天氣多風沙,土地多丘陵坡地,有1011個村莊不通電,有59%的村莊不通電話,7個鄉不通公路,382個村不通機動車,97萬人和17.3萬頭大牲畜吃水嚴重困難。175個村莊沒有衛生所。患缺碘性地方病的農業人口近500萬人。在這些貧困人口中,失學兒童3萬多人。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為65%。
這些地區受高山的阻隔,人們很少與外界聯系。他們都用祖輩流傳下來的落后的生產工具及方式進行生產和生活,辛苦一年僅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他們只靠加大勞動量和開墾更多的土地來增產糧食,生態環境惡化的程度逐年加劇。
據1996年統計:
地區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
上海5.75-1.3
山西16.6010.48
(1)據資料分析,造成山西省這些人口貧困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方面:——————————————————,
社會經濟方面:——————————————————。
(2)你認為該地區貧困人口的生育觀念與上海有較大差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你認為改善該地區生存環境和貧困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7.讀右圖。圖中黑河一騰沖一線揭示了中國人口分布東南多、西北少,而且相差懸殊的
特征。又一個世紀過去了,中國人口增加了幾倍,此線分布依然如此。
(1)中國人口分布具有東南多、西北少特點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 社會經濟原因有哪些? ——————————————————。
(2)中國西部地廣人稀,但自然資源較豐富。在西部開發的過程中,我們要防止哪些可能會導致西部地區環境人口容量下降的問題發生? ————————————————。
答案:
一 選擇題:
D A B B CD CD BC AD C AB AC AC BCD AC ABC AC ABC B ABCD
二 綜合題
1.(1)-0.2(2)韓國 尼加拉瓜
2.(1)京津、滬、廣東;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就業機會多,工業較高
(2)開發資源,邊貿發展經商,
(3)減緩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強與外界聯系,增加了收入,促進了經濟發展
(4)自發性流動人口;務工、經商
3.(1)發達國家人均排放CO2量多,說明發達國家人均消費水平高
(2)人口數量增長會給環境帶來壓力
(3)人口數量并不是影響環境污染的唯一因素,還要考慮經濟發展水平,人口數量與環 境污染并不呈正相關
4.(1)60年;三年自然災害
(2)計劃生育政策
(3)略
5.(1)人口增長過快,人多地少
(2)導致湖泊泄洪能力下降
(3)增強泄洪能力,協調人口、發展、與環境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
6.(1)自然:地形——多丘陵、坡地;氣候——多風沙、干旱
社會:交通、通訊落后,水利落后,衛生條件差,基礎教育普及率低,與外界聯系少,生產工具落后等
(2)科學文化的高低(受教育程度)
(3)首先,控制人口數量,提高受教育程度和科學文化素質;其次,大力發展交通、通訊等
7.(1)地形較平坦,氣候較溫和、濕潤,水源充足,土壤較肥沃等
(2)距海洋近,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科技發達等
(3)主要防止由于西部開發而導致新的環境問題(水土流失、生態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