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人口素質與環境》教學設計(2)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17 10:04:01
3 知識要點
一、影響人口身體素質的環境因素:
人口身體素質的好壞,一方面取決于遺傳因素;另一方面取決于環境因素。環境因素是主要的。而環境因素包括社會環境因素和自然環境因素。
人口身體素質的高低,越來越取決于社會環境因素。
(一)社會環境因素:
社會制度:社會制度先進,人口身體素質高。
經濟形式:經濟形式活躍,人們生活水平高,人口身體素質高。
文化傳統:農業文化與工業文化。
科技知識:科技知識水平高,人口身體素質高。
倫理道德:倫理道德水平高,人口身體素質高。
(二)自然環境因素:
1.原生環境因素:
地形:平原、山地、高原
氣溫:炎熱、寒冷
濕度:濕熱、干燥
降水:降水多少
元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某些元素缺乏或過多會可能產生地方病。
硒缺乏與克山病
硒中毒會脫發、脫甲
碘缺乏與甲狀腺腫大
熱帶地區,人類平均壽命短
2.次生環境因素:
物理:放射性污染、噪聲、輻射
化學:化學性添加劑、防腐劑、工業廢氣、煙霧
生物:垃圾、病菌、富營養化
二、人口科學文化素質對環境的影響
環境質量的好壞,主要取決于人口科學文化素質。
人口科學文化素質: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
(一)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從整體上影響人們的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
科學文化素質較高的人口,有正確的生態環境意識,開發利用更廣泛的自然資源,在資源的使用上更有選擇的余地,對資源的利用更充分,并在發展經濟時,能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形成人口、環境與發展的良性循環。
(二)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著直接的影響
人口科學文化素質高,更多、廣泛的利用資源
(三)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對資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
人口科學文化素質高,利用資源充分,排放廢棄物少
(四)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類活動
思想道德素質高,生態環境意識強;思想道德素質低,生態環境意識淡薄。
只有提高全民族、全社會的科學文化素質,才能最終實現環境保護。
民主的社會制度——使人們暢所欲言心情舒暢
專制的社會制度——壓抑人的個性,使人抑郁寡歡。
農業文化——知足常樂
工業文化——急功近利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