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教案:《細胞生活的環境》優秀教學設計(二)(2)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16 17:28:15
教學過程:
(一)、問題探討,引入課題
多媒體展示問題探討一與問題探討二,要求學生觀察圖片并小組討論相關的三個問題,然后小組選出代表匯報討論結果,并點評;再比較兩個問題探討所示情況的異同,引出“體液”的概念。
教師設疑:體內的細胞生活在體液中,是不是所有的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都一樣呢?
(二)、合作討論,構建模型
結合多媒體的展示,詳細講解人體內體液的分布,強調體外腔的液體不屬于體液,并重點介紹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的概念、形成及去向,指出不同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不同。
教師設疑:細胞外液各組分之間有內在聯系嗎?
學生推測:細胞外液各組分之間互相聯系。
小組活動:共同討論并嘗試建立組織液、血漿、淋巴液之間的關系圖。(用箭頭和文字畫出),然后請同學上臺展示其繪制的關系圖。并向大家介紹關系圖表示的物質交換過程。
通過大家構建的模型不難看出這些液體環境是一個整體,為了跟外界的環境區分,給它命名為“內環境”,并指出細胞外液的“外”與內環境的“內”并不矛盾,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三)、資料分析,比較歸納
過渡:內環境與外界環境有哪些差別?
以血漿的化學組成為例,學生分組進行資料分析,學習細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質。
1、細胞外液的成分
學生自學課本上的資料分析《血漿的化學組成》,并討論1、2兩題,請學生結合圖1-2總結血漿的主要成分。
教師設疑:組織液、淋巴與血漿的成分有什么異同?(強調蛋白質含量的區別,教師簡介原因)
師生共同總結:細胞外液本質上是一種鹽溶液,類似于海水。
2、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
教師設疑:既然細胞外液本質上和海水很相近,那么它所具有的理化特性是不是跟海水一樣呢?
學生閱讀課本第5面,自學滲透壓的相關內容,理解滲透壓的概念、大小及維持。
教師設疑:細胞外液為什么維持著一定的滲透壓?如果滲透壓改變了,身體會怎么樣?
利用多媒體展示紅細胞在低滲溶液和高滲溶液中的變化,讓學生認識到滲透壓穩定意義,并結合實際,解釋為什么醫院里給病人輸液時必須使用生理鹽水。
教師提問:除了滲透壓會影響細胞的結構和代謝,體內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細胞的活動?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