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光速測定方法的發展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2-12 19:33:18
光速測定方法的發展
法國物理學家斐索(ArmandaHippolyteLouisFizeau,1819.9.23-1896.9.18)
傅科(JeanBernardKeonFoucault,1819.9.18-1868.2.11)
1834年,英國物理學家惠斯通利用旋轉鏡來測定電火花持續的時間,也想用此法來測定光速,同時也想確認一下在拆折射率更大的介質中,光速是否更大。惠斯通的思想方法是正確的,但是他沒有完成。
斐索先后研究了光的干涉、熱膨脹等,發明了干涉儀。他在研究和測量光速問題上作出了貢獻,是第一個不用天文常數、不借助天文觀察來測量光速的人。他是采用旋轉齒輪的方法來測定光速的。測出的光速為342539.21千米/秒,這個數值與當時天文學家公認的光速值相差甚小。
傅科在物理學史上以其“傅科擺”的實驗著名于世。在光速測定的研究中,他是采用旋轉平面鏡的方法來測量光速的。其測得的光速為29.8×107米/秒,并分析實驗誤差不可能超過5×105米/秒。
1850年5月6日傅科向科學院報告了自己的實驗結果,并發現光速在水中比在空氣中小,證明了波動說的觀點是正確的。
邁克耳遜(美國人,A.A.Michelson,1852-1931)繼承了傅科的實驗思想,用旋轉八面棱鏡法測得光速為299796千米/秒。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