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古代傳授物理知識的途徑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2-12 19:23:03
古代傳授物理知識的途徑
中國在夏代建立學校的基礎上,經商、周、秦、漢、隋的發展,至唐代就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的學校體制,并對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名額、學生人數、招生對象、教學內容等等,都作了詳細的規定。但由于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和經濟基礎的制約,所以直至18世紀60年代近代學校創設之前,物理知識的傳授,主要都是通過下列途徑進行的。
一、手工業科技教育
在手工業的生產技術中,廣泛地存在著物理知識的應用。因此,家族或師傅在把他們所掌握的專門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子孫或徒弟的過程中,同時也就把其中包含的應用物理知識的經驗進行了傳授。但由于中國手工業科技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業世傳和學徒制,而這兩種形式的教育,其共同點,都是沒有教材的言傳身教,即一邊教、一邊學、一邊干。所以,雖有在實踐中教學容易掌握的優點,也有既不易流傳推廣,更難于把經驗上升到理論的缺點。
二、著書立說
在古代,也有一些哲學或科技著作中,包含了一些物理知識,例如《墨經》、《考工記》等等,因而隨著這種著作或學說的流傳,同時也傳授了有關的物理知識。這種傳授的途徑和方法,其優點是傳授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但其缺點是既沒有一定的要求,也很難于掌握。
三、聚徒講學
在古代,學有專長的士子,自春秋興起私學以來,就有以各自不同的哲學、政治、經濟、社會觀點和不同的知識領域,對招收的弟子進行教授的。在這種聚徒講學的教學內容中,有時也有屬于物理知識的內容。例如:春秋時期的墨家學派,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就含有物理知識的傳授,又如明末清初的顏元,在他創辦的漳南書院中,也曾設有水學、火學等科目①,里面也含有屬于流體力學和熱學范疇的物理知識的傳授。但這種私學,時聚時散,時辦時停,所以只是斷斷續續地傳授了一些其中與物理學有關的內容。
誠然,傳授物理知識的上述途徑,是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屬于物理教育發展史上的孕育過程。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