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科學歷史上的物理謬誤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2-12 19:14:37
科學歷史上的物理謬誤
由于歷史條件和知識水平的局限,在物理發展史上,許多自然現象一時無法正確解釋,使人們的認識出現了偏差,當時得出的許多推測和判斷,用現代眼光看是屬于非常幼稚的認識謬誤。
之一:自然害怕真空: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極力否認真空的存在,他認為“自然界害怕真空”;伽利略對真空的存在同樣懷疑過,他對空吸機為什么不能將水抽到10米以上的問題表示了極大的關注,最后他歸納為是水柱受不了它本身的重力之故,認為這是自然界對“真空恐懼”造成的。直到“真空的鼻祖”托里拆利,在解答佛羅倫薩之謎(水為什么只能升高到10米?)時,通過大氣壓實驗準確地驗證了真空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使人們對真空有了正確的認識。
之二:用神學解釋自然:自然科學的奠基人牛頓,一生成就卓著,在科學歷史上的崇高地位是舉世公認的,如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并創立了科學的天文學,這是他在自然科學中最輝煌的成就,但晚年時,卻墮落成為一個“宗教狂”。當他無法解釋解釋的行星切向運動,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動”的謬誤,對此,恩格斯說:“哥白尼在這一時期的開端給神學寫了挑戰書,牛頓卻以關于神的第一推動的假說結束了這一時期。”牛頓輕視哲學,做了神學的奴隸,這是值得后人重視的歷史教訓。
之三:經典物理是絕對真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由于以太的否定和紫外災難的出現,實驗中一些新發現無法用經典物理學解釋,當時的許多科學家由于長期受機械論的影響很深,面對這些問題和矛盾,思想發生了嚴重的混亂,悲觀失望之中,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泥坑,如:洛侖茲曾哀嘆“我真后悔沒有在這些矛盾出現的五年前死去。”法國物理學家烏爾維格也說“原子非物質化了,物質消失了”,科學界思想上發生了嚴重的危機,許多科學家也驚恐萬狀,認為經典物理的知識大廈岌岌可危,將不復存在。直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的提出,才開辟了現代物理學的新紀元,使人們的認識實現了物理學由宏觀到微觀、又低速到高速領域的飛躍。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