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23-01-31 17:33:30
內力作用的結果,使地球表面變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成為塑造地球表面形態的主力軍,對地殼物質的形成和發展起主導作用,也是形成地形的基本力量。
1內力作用影響地表形態
內力作用的能量是來自地球內部、促使地球內部和地殼的物質成分、構造、表面形態發生變化的各種作用。其能量主要包括來自地球自轉產生的旋轉能和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
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和地震等。
內力作用的結果,使地球表面變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成為塑造地球表面形態的主力軍,對地殼物質的形成和發展起主導作用,也是形成地形的基本力量。
2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
內力作用表現形式有兩種垂直運動或水平運動,具體體現為地殼運動、地球深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以及地震。
地殼運動
地殼運動又稱構造運動或大地構造運動,是指引起地殼結構改變和地殼物質變位的一種運動。例如,海侵、海退、隆起和拗陷,等等。
根據地殼運動方向,可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兩種基本形式。地殼物質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即沿著大地水準面切線方向進行運動,叫水平運動。
它主要是由于地球水平方向作用力引起的,表現為地殼巖層的水平移動,使巖層在水平方向上遭受不同程度的擠壓力和引張力,產生褶皺和斷裂構造。
火山爆發
地球內部能量的積聚和釋放可能表現為巖漿活動。地球內部熱能累積到一定程度,變為灼熱的巖漿產生巨大壓力,它沖破地殼薄弱常噴出地表,即為火山噴發。
火山噴發物包括氣體、熔巖、火山灰等,通過火山口噴出,其中大部分火山物質在火山口周圍堆積,形成火山錐。
地震
地殼自然快速顫動叫地震,它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經常發生的有規律的自然現象。
地下發生地震處稱震源,它在地面下的深度即震源深度。和震源相對應的地面上的一點叫震中。地震引起的振動以波的形式從震源向四周傳播,稱地震波。
地震可能造成巨大災難,故要做好地震預報工作實踐證明,震前是有異常現象的,如地球磁場、重力場異常,地應力、地傾斜變化,地下水位及地下水化學成分突變,某些動、植物及天氣異常等。
人們綜合各方面的預兆,提前發出即將發生地震的地點、時間和強度的地震預報和臨震預報,但地震具有一定的突發性,或發生震中遷移,所以準確預報并不容易。
相關推薦:
高考地理知識點匯總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