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形象豐滿,個性鮮明——怎樣豐富
2020-06-28 14:40:57網絡整理
形象豐滿,個性鮮明——怎樣豐富
形象豐滿,是針對敘事類文章的人物形象塑造提出的,它要求考生綜合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多角度、多側面地描寫人物形象,反映其性格特征,展示其內心世界,人物形象個性鮮明,呼之欲出。
那么,怎樣在考場中迅速達到形象豐滿的要求呢?
1.綜合描寫現豐滿。
就是綜合運用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等描寫手段,對人物進行全面的反映。如魯迅的小說《故鄉》中,閏土、楊二嫂兩個人物之所以立體豐滿,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魯迅綜合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應該強調,對人物進行描寫,一定要表現出“這個”人物區別于他人的不同之處,為描寫而描寫毫無意義。
2.立體展示塑豐滿。
就是在表現人物特點時,不是概念化、臉譜化地光寫其高、大、全或假、惡、丑,而是寫出人物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寫出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何家慶同志是享譽全國的優秀知識分子典型,在一篇介紹他的先進事跡的通訊《情到深處品自高》一文中,作者寫何家慶攜帶全家的積蓄2.7萬元去西南考察魔芋種時,有這樣一段話:
可是鬼使神差,先后三次,他分別到了績溪、安慶、浙江、又轉回來了。前行的腳步是那樣滯重,何家慶陷入了極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何家慶清楚此行意味著什么:茫茫大西南,語言不通,民族習俗各異,毒蛇、惡狼出沒,風霜雷電相逼,饑餓寒冷侵襲------但是另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每況愈下,對家庭倍加依戀,稍一遲疑,就難以成行。在最終成行之前,他一夜輾轉反側,次日凌晨4點就起床了。從居住的四樓跑上跑下四趟,在家磨蹭了兩個小時------
作者寫出這些矛盾心理,不僅沒有損害先進人物的高大形象,而且可以使人物更加豐滿可信,更加深切感人。
3.歷時變化顯豐滿。
就是寫出人物心靈的變化過程,而不是只表面靜止的表現一個時間點。這樣,就可以動態的表現人物的性格層次。如高吉波寫的《雪地里的紅棉襖》:
雪地里的紅棉襖
高吉波
30年前,我8歲。
母親不在了,一群孩子擠在父親的脊背上,討吃求穿,日月十分凄惶。
一個好心的媒人看著可憐,說家里沒有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個青黃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牽著一頭瘦毛驢馱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長我15歲,嫁來時,驢屁股上綁著兩袋玉米,哥說是嫂子用彩禮錢換的。
大約是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給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來時,我已舔凈了留在嘴角的米粒。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說鍋里有碗米飯,留給我的,里面掩著兩個雞蛋。
我沒喝,也沒吃。
我跑到河里,破冰給侄女洗尿布。
“阿九,你太小,洗不凈。”嫂子趕來,抱我到河邊。她把我紅腫的小手拉到她的懷里暖和,然后摸出兩個雞蛋,“還熱,吃吧。”
那天,風大,雪大。嫂子穿著紅棉襖,在雪地里像一團火焰。
20年前,我18歲。
嫂子給我剃個新頭,然后背著行李送我到小鎮的車站上。
“阿九,咱家你出息,外出讀書要學會自己疼自己。”她說。
那天,風大,雪大,隔著車窗,嫂子跑著向我招手。我覺得是一團火焰在雪地里跳躍,盡管她穿的棉襖是藍色的。
現在,我38歲,號稱作家。
父親和大哥相繼隨我母親去了。他們留下的最后一句話都是給嫂子的:真有來世,我變把椅子,讓你坐著歇歇。
到寫這篇文字,我與嫂子最末的相見,是去年春節攜妻帶小回老家去。
那天,風很大,雪很大。透過玻璃,我看見嫂子從屋外抱著柴草進來給我燒坑,我覺得雪地里有一團火焰永不熄滅。雖然她穿的棉襖是黑色的。
“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得時間太長?”她說:“都這歲數了,還不會自己疼自己。”
我沒有說話,我盯著嫂子久看,我突然發現她眼睛已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頭發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樣想:嫂子其實是最美的。
后來,我在日記里寫過這樣的話:嫂子是弓,我們是箭,弓因箭而彎。
“我們”,自然也含著我的侄女,她現在美國攻讀博士。
“30年前,我8歲”“20年前,我18歲”“現在,我38歲,號稱作家”三句話單獨構成段落,既分別引出一段生活故事,又是一個珍珠鏈使全文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鏈條上,讀者更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磨難使嫂子發生的變化,嫂子的紅棉襖的顏色由紅而藍而黑,暗示嫂子由少婦變成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寫盡生活的磨難和嫂子對家庭的奉獻。
綜合調動多種描寫手段,對人物肖像、語言、行動,特別是富有思想、情感內涵的細節進行細雕細刻,并注意人物性格多側面、動態性的刻畫,是人物形象豐滿的可靠保證。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