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兩極世界的形成》教案一(3)
2019-09-21 13:57:55網絡資源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師:日常生活中,兩個人互相不理睬,但又不斷絕關系,我們一般稱之為什么?
生:(略。)
師:那么同學們知道冷戰這個詞的來源么?
破題:冷戰一詞是當年美國政論家斯沃普在為參議員巴魯克起草的演講稿中首次使用的。他說:美國正處于冷戰方酣之中。它指的是指美國和蘇聯及他們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間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對抗、沖突和競爭。
二戰后為什么會出現冷戰?它是如何形成的?對國際關系產生什么影響呢?由提問進入本課學習。
講授新課:
1946年,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訪問美國,在富爾敦發表演說,稱蘇聯進行擴張,“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在這條線后面,座落著中歐和東歐古國的都城……所有這些名城及其居民無一不處在蘇聯的勢力范圍之內……”
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成為冷戰的一個信號。在二戰的磚瓦廢墟上鐵幕降落下來,冷戰拉開了序幕。
播放幻燈片出示名詞解釋:
格局:局勢,態勢。
兩極格局:以美國和蘇聯的兩大集團在世界的權利結構中占據絕對主導位置,相互敵視、對峙,但是又不能擊敗對手的世界權力劃分形勢。下面我們來看看兩極格局產生的背景。
一、背景——從盟友到對手
(一)力量對比
資本主義世界:
1.西歐、日本:普遍衰落
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重創了新興大國德國和日本,同時也使傳統大國英國和法國失去了對世界格局的支配權。戰爭結束時,西歐國家普遍存在財政危機,物資貧乏等問題,國民經濟呈現出一片衰微破敗的現象。可以說當時的世界,除了美國和蘇聯,其他工業化國家都風光不再。
提問:一個國家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取決于什么方面?
2.美國:擁有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霸主。
出示:戰后美國力量介紹:
經濟:工業產量占53.4%;黃金儲備占74.5%,并且在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出口貿易占32.4%;
軍事:武裝部隊300萬; 30艘航空母艦和1000多艘其他戰艦;在全球有480多個軍事基地;擁有原子彈。
政治:操縱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