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開創外交新局面》教案三
2019-09-21 13:29:56網絡資源
高一歷史教案:《開創外交新局面》教案三
教材分析:本課主要向學生介紹了我國70年代的外交成就以及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外交的建樹。20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在新中國初期外交成就的基礎上,中國打開了外交的新局面,中國的國際地位逐步得到提高。本課內容是對前一課內容的繼承和發展,在中國外交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知識與能力】
(1)理解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與在聯合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2)20世紀70年代中美、中日關系的發展與改善的國際、國內背景,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探究中美關系正常化與中日建交對中國和世界以及國際關系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這一歷史事件過程的分析,歸納總結我國為能夠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而付出的艱辛與努力和加強與第三世界國家間聯系的作用;
(2)通過對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過程的分析,掌握中美改善外交關系與中日建交之間的聯系和因果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增強民族自豪感;
(2)通過了解外交政策的調整,培養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通過感受國家關系的曲折發展特點,形成大局觀念和歷史使命感,培養學生看問題要一分為二并學會看主流的科學方法。
【教學重點】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
【教學難點】不同時期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
課前準備:本節課的教學可采用“問題式”和“導學式”教學方式,在教師積極引導下,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同時配合質疑答疑、原始史料閱讀、論從史出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努力實現師生教與學的有機互動。
【導入新課】復習導入法——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建國初期,在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的指導下,我們外交取得了這些輝煌成就。(與蘇聯等17國建立了外交關系,創造性的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世界外交舞臺上實現了完美亮相)中國人民實現了由跪著辦外交到昂首挺胸獨立自主的站著辦外交的夢想。但是,國際國內風云變幻,這就注定了我們新中國的外交之路是風雨兼程的。從上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我們中國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局勢。當時,整個世界處在美蘇兩極對峙時期,首先是美國,仍然實行敵視新中國的一貫政策,在亞太地區興風作浪,(比如在軍事上,朝鮮停戰后,繼續在臺灣海峽進行軍事活動,1961年,又入侵越南)此外,昔日的老大哥蘇聯也在加緊擴張,50年代末中蘇關系破裂,1969年,蘇聯一度入侵中國領土珍寶島。當時,以美蘇這兩個超級大國為主,給我們中國造成了嚴重的困局。那么面對這種困局,我們新中國是如何破局,如何開創外交新局面的呢?帶著這些問題進入本課學習。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在上個世紀70年代,我們中國是如何撥云見日,實現外交重大突破的?下面大家快速瀏覽教材,看一下70年代的外交突破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新課講授】
一、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合作探究】“為什么是‘恢復’而不是‘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什么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將在國際舞臺上有什么影響,國際關系將有什么變化和發展?”
1.背景:
(1)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美國的抵制政策,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一直被臺灣的國民黨集團所非法占據;
(2)進入20世紀70年代,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3)越來越多的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求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4)1971年,美國提出的“雙重代表權”方案遭到中國的斷然拒絕。
2.恢復: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第26屆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通過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案,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將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的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