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開創外交新局面》教案四(4)
2019-09-21 13:32:14網絡資源
從圖片中可以看出,中國無論是行使聯合國的權利或義務,還是積極參與地區性的國際組織,加強同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反恐等領域的合作,都致力于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履行大國的責任與使命。
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成就
1、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展示圖片:喬的笑(幻燈片3)
圖片中仰天大笑的主人公是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的喬冠華,喬于1971年在參加聯合國大會時就座中國席位時發出瀟灑的笑聲,西方媒體稱之為:“震碎了議會大廈的玻璃!”喬冠華為什么會如此開懷大笑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為什么是恢復而不是加入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美國的抵制,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一直被臺灣的國民黨集團非法占據。
具有戲劇性的是,在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大投票表決,通過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國的提案時,中國沒有代表在場,這看似偶然的背后有怎樣的歷史必然呢
展示材料: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國家用轎子把我們抬進聯合國的。——毛澤東
結合教材與毛澤東的話思考: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的重要外部因素是什么越來越多的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求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要在國際外交舞臺上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內在因素是什么中國綜合國力上升、國際地位提高。
第26屆聯大的投票,128票總票數中有76票贊成票,其中包括英、法、荷蘭等國,說明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破產,而接下來的美國對華政策又將發生怎樣的轉變呢
2、中美關系正常化
展示圖片:尼克松、周恩來跨洋握手(幻燈片5)
“總統先生,你把手伸過了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22年沒交往了呵!”——周恩來
“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尼克松回憶錄》
講述細節:尼克松在走下梯級時,很早就將手伸出來向周恩來走去。原因在于尼克松認為1954年在日內瓦會議時美國國務卿福斯特·杜勒斯拒絕同周恩來握手,使周恩來深受侮辱。
這一細節說明中美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轉變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
展示材料:尼克松不為人知的一面,他是一個徹底的反共人物,這樣一個極端反共的人物,為什么在1972年會從大洋彼岸伸出雙手,主動改善與共產黨執政的中國之間的關系呢(學生思考、討論)
美國:①美蘇爭霸的需要;②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③美國孤立中國的失敗。
中國:①對付蘇聯威脅;②改善國際地位;③有利于解決臺灣問題。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外交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
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進程:
間接表達意愿,投石問路。(幻燈片7、8)
民間交往:乒乓外交。(幻燈片9)
官方交往:基辛格秘密訪華。(幻燈片10)
最高層交往:1972年,尼克松訪華,發表《中美聯合公報》。
兩國關系實現正常化:1979年,發表《中美建交公報》,中美建交。
從中美兩國關系開始正常化到中美建交歷時將近7年,在中美關系正常化進程中,影響雙方關系的最大障礙時什么臺灣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必須堅持的原則是什么
展示材料:1、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中美聯合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