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開創外交新局面》教案四(3)
2019-09-21 13:32:14網絡資源
民間交往:乒乓外交。(幻燈片9)
官方交往:基辛格秘密訪華。(幻燈片10)
最高層交往:1972年,尼克松訪華,發表《中美聯合公報》。
兩國關系實現正常化:1979年,發表《中美建交公報》,中美建交。
從中美兩國關系開始正常化到中美建交歷時將近7年,在中美關系正常化進程中,影響雙方關系的最大障礙時什么臺灣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必須堅持的原則是什么
展示材料:1、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中美聯合公報》
2、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美建交公報》
分析兩則聲明的異同點
相同: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不同:是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過渡:中美關系正常化,引發西方各國紛紛同中國發展外交關系,其中包括日本。
3、中日關系正常化
展示圖片:毛澤東與田中角榮握手(幻燈片13)
直接促使田中首相要加速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
1972年,中日簽署了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聲明,在這個聲明中,你覺得看到什么樣的內容才會讓你感覺日本改善同中國的關系是有誠意的臺灣問題和日本對侵華歷史的反省。(展示《中日建交聯合聲明》:幻燈片14)要求日本直面侵華歷史,并不是為了加劇兩個民族的仇恨,而是為了將來友誼和合作。
來而不往非禮也,展示圖片鄧小平先后訪問日本、美國(幻燈片15、16)。描述細節:鄧小平在休斯敦觀看馬術競技表演時,接過西部牛仔帽,并高興地戴到頭上,西方媒體稱“紅色中國是開放的”,表明中國可以接受美國文化,同樣中國也向世界敞開懷抱。
過渡:隨著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國際上出現了同中國建交的熱潮(幻燈片17),中國外交也將迎來一個更大的舞臺。
二、新時期的外交建樹
1、目標: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2、依據: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經濟建設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
3、成就:(1)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幻燈片19、20)
(2)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幻燈片21、22:亞太經合組織)
(3)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幻燈片23:上海合作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