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高考志愿 亦應尊重市場需求
2019-04-11 16:10:18網絡資源
時下,正值高考考生填報志愿的關鍵時期。是選擇更有名氣的學校,還是選擇適合自己、更有前景的專業?許多考生和家長都很糾結。
筆者認為,不管是一本A還是一本B,甚或是二本,都應該結合市場的需求和自己的喜好去選擇才是最好的。
其實,上大學只是一種手段,實現就業及獲得滿意的報酬才是最終目的。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把一本比作軟臥,二本就是硬臥,大專就是硬座。但不論買的是哪種票,都是可以達到目的地。而且,并不是乘坐軟臥的在到達目的地之后,就一定會比站著的走得更好。
在德國,人們一般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不喜歡做研究的,早早就進入一些職能技術學校學習操作技術,成為藍領階層,他們中有人做得很好,收入也很高,社會地位也不低;另外一種是進入高等學府,進行學術研究。二者之間只是工種的不同,沒有明顯的高低貴賤之分。也就是因為這樣,德國的制造業領跑全球。
在美國,幾乎每個家庭都在培養孩子的興趣,以便讓他們長大后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筆者一位朋友的孩子在美國讀書,他的一位美國的室友年僅19歲就已出書兩本。當時,這位美國的孩子是在就讀軟件專業,為的是這個專業的大學生,市場需求大,就業之后收入相對較高,可以讓自己的愛好得到更好地發展。也就是因為其目的性很強,所以他在軟件專業方面也學得很好。
反觀我們,在進行人生的重大選擇時,許多家長和考生的目標往往高大上,不接地氣,往往為了某個學校,而忽略掉真正需要學的專業。結果是,入學后發現,所學非愛,也就學得不精,也有的同學因所學專業非市場所急需,這兩類學生在就業時都有可能遇到各種困難。而有的專業,比如山西汾陽醫學院的護理專業聽起來一般,但是就業前景卻非常好,筆者朋友的孩子所在的班就整體常被新加坡一家企業“端走”。
當下崗位空缺與失業并存現象的背后,也有新增勞動力未能很好滿足社會需求的原因。在一些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一些崗位卻招不到合適的人才。比如說護工,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需要護工2萬余名,養老機構或醫養結合機構需要護理員近5萬名,需要月嫂2萬名以上,這些護工收入還不錯,尤其是好的月嫂,月薪已近萬元,而且需要提前預訂。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近日,我省提出,“十三五”期間,全省完成10萬名相關人員的培訓任務,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筆者建議,無論選擇哪個學校、哪種專業,都應該從自己的愛好出發,潛心研究市場需求,最后才能讓自己的選擇更加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