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4 11:05:24
高一地理教案:《陸地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陸地水體的組成及主要類型,能夠分析掌握陸地各種水體之間相互運動和相互轉化的關系,掌握陸地水體的運動更新過程和規律,明確水循環對整個地理環境的作用和意義。
2.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判讀地理原理示意圖的方法,培養學生從圖像中提取、認定、加工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陸地水體對于人類生存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明確在人類生產生活中應合理利用水資源使之能夠可持續利用下去,使學生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逐步樹立人地協調的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介紹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主要講述了陸地水的組成及主要水體類型,第二部分主要講述了陸地各種水體間相互運動、相互轉化的關系,第三部分主要闡述陸地水的運動更新,即水循環的運動過程、規律和意義。本節教材的另一個中心內容是闡述陸地水和水資源的關系及對人類的意義,無論是講述陸地水體類型還是水循環運動,教材都是從水資源利用和更新的角度出發,加以說明。
關于“陸地水體類型”,教材首先說明了陸地水的概念,在明確概念的基礎上,從陸地水的來源和空間分布兩個方面說明了主要的陸地水體類型、分布及其形成過程,并從各種水體的靜態儲水量和動態儲水量兩方面,著重分析各種水體特點及其對人類開采利用的價值,通過分析可以得出:靜態水資源儲量較大,但其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人類的開采利用,因此在現階段靜態水資源還沒有成為人們開發利用的重點,如果一旦開發利用,則必須注意以不影響其后續利用為前提;動態水資源因其更新快,短期即可恢復,而且易于取用,因而成為人類開發利用的重點,特別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雖然儲量占全球水體總儲量的份額極少,但卻是人類開發利用的最主要水資源,由于其份額少,雖然更新速度快,但在開發利用中也應注意保護和節約使用,如果不能夠合理利用,水資源也會出現枯竭。另外本段教材介紹的陸地水體中關于地下水部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接受情況適當補充“潛水和承壓水”的概念、特點及開發利用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等,這部分知識教材是以示意圖和小字形式出現的。
“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這部分內容主要介紹陸地水體之間相互運動轉化的關系,這種關系主要是通過水源補給體現出來。陸地水體中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是河流水,因此本段教材重點講述河流水與陸地其他水體之間的水源補給關系,并以我國為例說明其分布。其中大氣降水是河流水和陸地水最主要的補給,以大氣降水為主要補給的河流,其徑流變化與大氣降水的特點密切相關;冰川對河流的補給是單向的,并且河流徑流的變化與氣溫的關系密切,因為氣溫的高低決定冰川融水的多少,即決定河流徑流量的大小;湖泊水和地下水與河流水的補給是屬于相互補給的關系,根據水位和流量的動態變化決定起補給,幾種補給形式均有示意圖呈現影響河流徑流變化的因素及補給關系。
關于“陸地水的更新”,教材主要從更新的角度切入,重點講述水循環運動過程、類型、環節及意義。由于教材重點介紹陸地環境中陸地水體的更新問題,因此水循環的三種類型中重點介紹了海陸間循環和內陸循環,而對于海洋內循環著墨不多,實際在這三種循環中,循環水量最大的應該是海洋內循環。另外三種水循環類型中,真正能夠使陸地水體得以更新的是海陸間循環。內陸循環對于內陸水資源是否能夠持續利用起著重要的影響。一旦水循環出現問題,陸地水體的更新也會出現問題,則水資源就有可能出現枯竭。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