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教學設計(3)
2018-11-23 22:46:18網絡整理
二、聯系現實討論:
1997 年 5月布萊爾首任英國首相,到 2005年5 月5日布萊爾領導的工黨在英國大選中再次獲得勝利,布萊爾也成為工黨歷史上第一位三次蟬聯首相職務的領導人。在布萊爾執政的 2003 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出兵伊拉克,作為美國的重要盟國,英國也派兵參加了對伊拉克的戰爭。
請回答:
(1)英國派兵參加對伊拉克的戰爭,內閣成員大體上是贊同還是反對?為什么?
(2)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如果反對,布萊爾會不會為此而撤兵,為什么?
(3)假設英國議會中的大多數議員極力反對,結果又會怎樣?
(4)就政治體制而言, 布萊爾(工黨)能夠上臺組閣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知識檢測:
1.一般認為,英國在16、17世紀時的社會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價值標準已經發展到適合于工業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
A.斯圖亞特王朝前期實行的政治制度 B.“光榮革命”前夕實行的政治制度
C.由《權利法案》所確立的政治制度 D.議會選舉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2.從社會轉型的角度看,英國《權利法案》的頒布表明( )
A.國王有名無實,權力被架空 B.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開始成為趨勢
C.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 D.以法律為標志的國家權力取代了專制王權
3.大衛是英國下議院議員,關于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他津津樂道。你認為他的哪一說法是錯誤的( )
A.“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標志著我國君主立憲制基本確立”
B.“我國君主立憲制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責任制內閣”
C.“它是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
D.“它是總統制與聯邦制相結合,體現三權分立原則的一種較為完美的政治體制”
4.英國流傳著一句話:“議會除了不能使一個女人變成男人和使一個男人變成女人之外,能夠做一切事情。”這句話出現在( )
A.英國頒布《大憲章》后 B.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后
C.1688年“光榮革命”后 D.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后
5.按照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規定,伊麗莎白女王二世( )
①是國家的人格化 ②在對外交往中代表英國 ③是英聯邦的首腦 ④是國家政治活中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1641年,英國大主教勞德指出:“每當下院有什么議案將要提出,并且認為上院會堅決拒絕或國王不會同意的時候,漸漸地,暴民們就會來到國會,高聲喊出他們所要提出的這個或那個要求……”這表明( )
A.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斗爭得到了城鄉群眾的支持
B.城鄉群眾對下院的聲援引發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C.革命初期人民群眾受封建貴族的迷惑而反對革命
D.新議會的下院同英國廣大人民群眾處于對立狀態
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榮革命后,法律規定,農村地區議員必須有年收入600英鎊以上的地產,城市議員年收入必須在300英鎊以上……1969年選民的年齡限制降為18歲,凡年滿18歲的英國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權參加下議院的選舉。 ——岳麓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書》
材料二 1832年改革法案規定,取消人口不滿2000人的56個“衰敗地區”的議席,另外31個人口在2000至2004之間的選區分別減少一個議席,空出的143個席位中,65個給了新興大工業城市……1885年《重新分配議席法》規定,全國統一劃分為617個選區,除22個城市和2個大學外,其余選區均實行單一選區制,即一個選區只選一名代表。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滿30歲的婦女以選舉權。……1924年,又將婦女選舉權的年齡限制降為2l歲,成年公民普選權終于真正得以實現。 ——程漢大《英國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867年改革法案再次對議席分配作了調整,取消了46個“衰敗選區”,空出的52個議席分給了大城市和較大的郡。……法案還降低了選民財產資格,它規定,在城市中凡擁有單獨住宅的房主(不論其價值多少)和每年繳納房租10鎊以上的房客,人要在選區內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選舉權;在各郡,每年交納地租12鎊以上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鎊 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選舉權。
——哈納姆主編《19世紀憲法》
請回答:
(1)依據材料概述英國選舉制度演變的信息。(不得摘抄原文)
(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引起這些變化的原因。
(3)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回答,你得到了哪些啟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