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案:《提倡適度消費》教學設計(2)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3 20:33:38
2、適度消費與生活質量 (板書)
資料導入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生產發展,GDP逐年增長,人們在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有了明顯變化。如,服裝衣著、食品營養、住房環境、交通工具、旅游健身等方面的具體事例。組織學生舉例,如上海市政府每年增加勞動就業崗位、改 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收入等,從中引導學生發現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A、生產決定消費,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歸根結底是由生產發展的水平決定的。
B、消費具有動力功能,對經濟發展具有拉動作用
案例導入:去年3月,一名記者在采訪上海華東政法學院部分學生時發現,有的學生背包里放著一部新款手機、數碼照相機、MP3、PDA、筆記本電腦等時尚高檔用品。學生告訴記者,開學前父母給了1萬 元,他用來買了一些用品,又給同學過生日買了一些禮品,請同學吃了一餐飯,現在只剩下 300元,以后自己吃飯的錢不知怎么辦了。
問:消費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的反作用,是不是就提倡把所有的收入都用掉呢?
問:這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2)適度消費的含義
對于整個社會來說,是指與國情及實際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消費
對個人和家庭來說,是指與收入水平及社會風尚相適應的消費
(3)適度消費的意義
①促進濟發展和增加就業。消費具有動力功能,對經濟發展具有拉動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需求量的增長,必然會推動生產量的增長;而生產的增長,自然會增加就業,減輕社會的就業壓力。因此,適度消費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增加就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 用。
②促進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是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適度消費體現了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改善人民生 活的生產目的。適度消費推動社會生產和社會財富的創造,又必將促進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
閱讀與思考:“游客與漁夫的故事”
(4)、影響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
A、消費水平是提高生活質量物質基礎。依靠發展經濟提高消費水平,是提高生活質量根本保證。
B、生活質量包括物質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注重精神生活有助于改善生活的質量。
C、閑暇時間的多少也會影響生活質量。工作之余進行文化、娛樂、交往有助于身心健康。
D、良好的生活環境將給人們帶來更高的生活質量。
想一想:生活水平提高了是否還需要提倡艱苦樸素?結合學生中的追求名牌現象
3、生活水平提高了還要提倡艱苦樸素(板書)
提倡艱苦樸素不是反對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是提倡“禁欲主義”。而是反對脫離生產和個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消費 。艱苦樸素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一種適應時代要求的優良品質。提倡艱苦樸素:
(1)有利于實現我們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
( 2)有 利于我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3)有助于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提倡艱苦樸素,在生活中要注意克服不良的消費傾向。例如:攀比消費和炫耀消費等。我們要“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從日常的生活消費做 起,努力養成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