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教學設計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18 07:59:5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說出洋流的概念及分類;會分析洋流的成因;能夠說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
【過程與方法】
通過運用“洋流模式”圖和“世界洋流分布”圖,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規律,提高讀圖、析圖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養成用地理眼光看待周圍的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地理思維,形成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辯證思維。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規律。
【難點】
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運用故事導入法,講述哥倫布兩次前往美洲所花費時間的不同,引導學生思考其中原因。引出洋流幫了哥倫布的忙。提問:“那么什么是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有何分布規律?”進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學生閱讀教材,找出洋流的定義和分類。
1.洋流的概念
【問題】什么是洋流?
【學生回答】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做大規模的流動,叫做洋流。
【教師總結】理解洋流概念時,要把握幾個關鍵詞,常年比較穩定、沿著一定方向、大規模。
2.洋流的分類
【問題】
(1)按照洋流性質,洋流分哪幾種類型?其特點有何不同?
(2)高緯度海區的洋流一定是寒流,低緯度海區的洋流一定是暖流嗎?
【學生回答】
(1)按性質,洋流分為暖流和寒流兩種類型。暖流是指從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的洋流;寒流是從水溫低的海區流向水溫高的海區的洋流。
(2)暖流和寒流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洋流相對于它所流經海區的水溫而言的。
【教師總結】一般情況下,從低緯度海區流向高緯度海區的洋流是暖流;反之,從高緯度海區流向低緯度海區的洋流是寒流。(索馬里洋流除外)
3.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規律
(1)洋流的成因
結合所學知識及學生思考:
【問題】
①在物理中我們就學習過,任何物體要運動,就一定要受到外力的作用。那么使得海水定向大規模運動的外力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洋流是在盛行風、陸地形狀和地磚偏向力等多個因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盛行風是洋流產生的主要動力。
【過渡】在盛行風的影響下,洋流又有怎樣的分布規律呢?
(2)洋流的分布規律
教師呈現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學生分小組討論。
【問題】
①北半球和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大致以30°為中心)的大洋環流的運動方向有何差異?
②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大致以60°為中心)的大洋環流的運動方向是怎樣的?在南半球呢?
③在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隨季節而顯著改變,據圖觀察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變化?原因如何?
【學生回答】
①北半球中低緯度海區的大洋環流呈順時針方向運動;南半球相反。
②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的大洋環流呈逆時針方向運動;南半球形成了向西流的南極環流。
③在北印度洋,冬季洋流呈逆時針方向運動,夏季洋流呈順時針方向運動。
【教師總結】在赤道兩側海區,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分別驅使兩側海水由東向西流,赤道以北的稱為北赤道暖流,赤道以南的稱為南赤道暖流;該洋流到達大洋西岸時,受陸地阻擋,一小股回頭向東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沿海岸向較高緯度流去,至中緯度受盛行西風吹動形成西風漂流;當它們到達大洋東岸時,大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低緯,成為赤道洋流的補償流;另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高緯,構成高緯度環流圈。
在北印度洋海區,由于受季風影響,洋流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盛行東北季風,環流系統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夏季盛行西南季風,環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
環節三:鞏固提高
結合教材P58活動,完成活動。
全球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律:
①以副熱帶為中心的洋流(中低緯度大洋環流):北順南逆
②以副極地為中心的洋流(中高緯度大洋環流):北逆南無
③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西風漂流和南極環流
④北印度洋季風環流:夏順冬逆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請同學總結洋流的分布規律。
作業:記憶洋流的分布規律以及名稱。洋流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哪些影響呢?(借助網絡資源搜集具體的案例進行說明)
四、板書設計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