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教學設計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17 11:08:3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地理環境差異性的分異規律。
2.運用地理環境差異性的原理,分析人類生活和生產中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
提高讀圖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識無處不在。
2.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難點】
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詢問學生假期都去過哪些地方旅游?并說一說當地的景觀都有什么不同。(PPT上同時播放四張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圖片,很直觀)。
環節二:新課教學
1.陸地自然帶
【教師】PPT展示圖5.6《世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學生讀圖并思考以下問題:為什么我國南方炎熱而北方溫涼呢?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教案
【學生】因為我國南北跨緯度廣。南方緯度低,一年中太陽高度角大,地表面獲得太陽光熱多,所以氣候炎熱、氣溫較高;而北方地區所處緯度高,太陽高度角小,地面獲得光熱少,所以氣候溫涼、氣溫較低。
【教師】我們如果坐火車從中山出發到北京,一路上會依次看到什么自然帶的景觀呢?
【師生總結】同學們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東部地區的自然帶從南向北(或從北向南)大致與緯線方向分布一致,即作東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帶的這種分布規律稱為緯向地域分異規律。也就是由赤道到兩極的緯向地域分異規律。
2.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緯度地帶性)——熱量為主導因素
【教師】同學們再仔細讀圖:看看世界上還有哪些地區的自然帶也具有這樣的分布規律呢?
【學生】如非洲大陸、南美洲安第斯山的東部地區,自然帶的分布大致也具有緯向地域分異規律。
【師生總結】從圖中分布我們可以看出,這種緯向地域分異規律是以熱量為基礎的,而不同的熱量條件又會引起水分條件的變化。因此,緯度方向上的地域分異實際上也是溫度和水分條件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3.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經度地帶性)——水分為主導因素
活動:教師出示世界地圖,讓學生結合上述分析將課本兩幅景觀圖5.7、5.8粘貼到圖中相應的位置上。
【教師】同學們再看我國的情況,在中緯度的沿海地區多雨而內陸地區干旱,自然帶又表現出不同的分布規律,這是為什么呢??
【師生總結】因為我國東部靠大海(太平洋)由于各地距海遠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樣,各地表現出不同的干濕狀況,生長著不同類型的植被,發育著不同的土壤,從而呈現出不同類型的景觀和自然帶。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東西方向更替。這種地域分異規律是以水分為基礎的,在中緯度地區表現較為明顯。降水量由沿海向內陸遞減,所以自然景觀呈現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規律變化。
【活動】教師出示世界地圖,讓學生結合上述分析將課本兩幅景觀圖5.9、5.10兩幅景觀圖粘貼到圖中相應的位置上。
環節三:鞏固提高
請同學們以前后桌四人為一小組討論緯度地帶分異規律與經度地帶性分異規律的差異,并完成表格。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教案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請學生回顧總結本節課的知識要點。
作業:如果我們有可能做一次長途旅行,如從我國炎熱的華南到溫涼的北方,或者從多雨的東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內陸,大家都會看到哪些自然景觀呢?請同學們課下自由交流,互相討論。
四、板書設計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