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教學設計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17 10:53:2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河流侵蝕的主要類型,辨別在不同發育時期河谷受到的侵蝕作用及河谷形態特征的差異,說出河谷的形成過程。
2.知道河流堆積地貌的主要類型及其發育的位置,說出其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比較分析方法區分河流侵蝕地貌的三種形式。
2.通過閱讀河谷的演變過程示意圖,能夠分析不同階段河流侵蝕作用的差異。
3.通過案例的分析學習和討論,綜合分析河流不同堆積地貌的形成過程。
【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豐富學生學習地理的成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進一步培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加強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流水侵蝕作用的三種形式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2.流水堆積地貌的形成。
【難點】
河流堆積地貌形成過程能力的分析。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導入法。通過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引出主題,帶入新課。
《我的中國心》一曲中朗朗上口的歌詞唱出了全球華人對祖國的深情贊美和無限向往,令海外游子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同時曲中也提到對我國意義深遠的兩條河流長江和黃河,可見河流與我們的生活也密切相關,除此之外,它也對我們的地表形態產生巨大的影響,這節課就讓我們從地理的角度出發共同來探究下河流地貌。
環節二:新課教學
1.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
【展示素材】長江上游(沱沱河、通天河)及下游(長江三角洲)俯瞰圖
【問題】我國地形復雜,河流眾多,而河流所形成的地貌也是我們在自然界中最為常見的地貌類型之一,上圖是亞洲第一長河長江的上游及下游部分,他們的地形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差異?
【學生活動】自主思考,回答。上游山高谷深,高低起伏大,崎嶇不平;下游地形平坦,河網密布,土壤深厚。產生差異的原因是上游以河流侵蝕為主而下游則以河流堆積為主。
【教師活動】同學們預習的都很不錯,那什么是河流侵蝕,什么是河流堆積呢?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下河流侵蝕。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學習過了山岳的形成,發現受不同力的影響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山,而河流侵蝕更多的是外力作用。在河流流動的過程中,會破壞并掀起地表的物質,形成侵蝕地貌,這就是河流侵蝕。河流侵蝕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表現為河谷,它由溝谷發育而來,降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流動過程中匯集成為流水。它是怎樣改變我們的地形地貌的呢?
【展示素材】河谷的演變過程
【問題】
(1)繪制三幅圖的河流橫剖面。
(2)它們水的流速、流量有什么不同?
(3)它們的侵蝕方向分別是什么?
(4)對地形的影響分別是什么?
【學生活動】繪圖,自主思考,小組討論,回答
【師生雙邊互動】
(1)
(2)河谷上部水流速快,流量大;河谷中部水速水量適中;河谷下部水速慢,水量小。
(3)上部以下蝕為主;中部下蝕、側蝕均有,側蝕影響較大;下部以側蝕為主。
(4)上部向下侵蝕,地形起伏大,山高谷深;中部向兩側侵蝕,并出現連續河灣;下部不斷向兩側擴展,最終將河谷闊寬。
【教師活動】除了下蝕和側蝕外其實還有一種侵蝕方式叫溯源侵蝕,它是不斷向河流源頭方向不斷侵蝕(繪制斷頭河)。大家想想它對我們的的河谷有什么影響?
【學生活動】思考,回答。使河谷加長。
【師生共同總結】
【教師活動】我們知道河流除了有侵蝕作用以外,也會產生相應的堆積作用。當河流流到下部的時候流速減慢,河流搬運能力減弱,處于河流中的泥沙等物質會沉積下來,形成堆積地貌。河谷是是河流侵蝕地貌的代表而沖擊平原則是河流堆積地貌的典型代表。
【展示素材】河流堆積地貌示意圖
【問題】
(1)沖積平原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每部分分別處于那個位置?
【學生活動】讀圖,思考,回答。
【師生雙邊互動】
(1)沖積平原一般是由洪積一沖積平原、河漫灘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組成。洪積一沖積平原、河漫灘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分別是在河流流出山區的谷口處、河流的中下游、河口三個地區形成的。
【問題】每部分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學生活動】讀圖,思考,小組探究,回答。
【師生雙邊互動】
(1)在山區地勢較陡,河流或季節性的洪水在山區內水流速度很快,侵蝕作用劇烈,攜帶著大量礫石和泥沙。但當水流流出谷口時,地勢突然變得平緩,水道也變得開闊,因而水流速度變慢,搬運能力減弱,使得水流所攜帶的泥沙逐漸沉積下來,就形成了洪積扇或沖積扇。由多個沖積扇或洪積扇連接起來就形成了洪積—沖積平原。
(2)在中下游地區,河流下蝕作用較弱而側蝕作用較強。由于河道彎曲,使得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的面積逐漸擴大,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當洪水季節到來時,河漫灘被水淹沒,繼續接受沉積。如果河流改道,河漫灘被廢棄。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寬廣的河漫灘平原。
(3)河流攜帶著大量的泥沙,當河流入海時,如果入海處水下坡度平緩,河水流速減慢,河流所攜帶的泥沙就會堆積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若干個三角洲連在一起,便形成了廣闊的三角洲平原。
【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河流地貌的發育和河流地貌的特征。當然大自然的美不僅僅體現在我們所學習過的奇山異水,還有更多雄壯奇妙的自然風景,比如風力、冰川等對地貌的影響,請同學們留心觀察一些奇特的地貌景觀,以此更加了解和熱愛我們共同生存的大家園。
環節三:鞏固提高
靈活運用教材,完成課后閱讀案例“黃河三角洲的發育”,理解黃河三角洲非常發育的原因,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作出解釋并完成課后活動,了解黃淮海平原并分析黃淮海平原對農業發展的利與弊。
環節四:小結作業
(1)列表格總結對比本節課所講的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
(2)從網上搜羅一段河流會地貌的影響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自主分析其成因及影響。
(3)尋找一些奇特的地貌景觀下節課與同學們分享。
四、板書設計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