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案:《人口數量與環境》教學設計(3)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17 09:59:18
三、人類數量變化對環境的影響
(一) 原始社會(采集、漁獵):
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很小,主要因為人類生存完全依賴自然環境,人口數量很少,生活空間狹窄。
(二)農業社會(種植、飼養):
通過擴大生產活動,影響改造自然。(種植、飼養、造房、水利)
(三)工業社會(技術革命):
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
1.人口數量增多,對資源需求量加大。
2.人口數量增多,生活排污量劇增。
3.人口數量增多,出現了大量生產廢棄物。
(四)人口增長不是環境污染的唯一決定因素,
人口增長過快可能該資源和環境造成巨大壓力,但絕不是說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數量增長。人口增長不是環境污染的唯一決定因素,人口增長不是環境污染的唯一決定因素
4.重點難點:
1.環境對人口數量變化的影響,即環境與生育率、死亡率的關系
2.人口數量變動對環境的影響。
3.人口增長與環境的關系
二、網上訓練
。ㄒ唬﹩雾椷x擇題: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人口數量增長是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環境污染就是因為人口數量增長過快、過多造成。
B環境污染程度與人口數量多少成正相關。
C人口增長對環境污染無足輕重。
D人口數量會直接或間接影響環境,但不能把人口增長當作是環境污染的唯一因素。
2環境對人口數量的影響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自然因素對生育率有明顯的影響。
B社會經濟環境因素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響是最主要的。
C自然因素對死亡率的影響均是直接的。
D自然災害造成的死亡率上升不能算作自然因素對人口數量的影響。
3基本不影響生育率的因素是
A婚姻制度 B避孕技術 C文化和宗教 D自然因素
4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取決于
A出生率高低 B死亡率高低 C 自然增長率高低 D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兩方面
(二)讀下列材料回答:
隨著我國北方人口的劇增,無節制的抽取地下水,而導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有些地區地下水埋深已經低于植物根系分布的深度,結果造成植物枯死,土地失去植被保護,極易起沙揚塵;大部分地區特別是農牧交錯地帶,人口密度增加,土地負荷加重,土地利用粗放,導致大量土地沙化。
造成土地沙化的人為原因和相關措施:
答案:
。ㄒ唬┻x擇
1.D 2. B 3.D 4.D
。ǘ┤丝谠黾樱^度抽取地下水、濫墾濫種。
控制人口數量,興修水利、合理使用土地和水資源、因地制宜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