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案:《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教學設計
來源:精品學習網 2018-11-14 20:18:46
本文題目:高二政治教案: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展 2、理解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意義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以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幫助學生充分認識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含義,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教學內容】
1、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的表現:主要體現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
(1)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為現代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突出體現在: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
(2)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突出體現在: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等。
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 (1)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2)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3)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4)是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要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楊向上的精神狀態)。
3、我們當前應該怎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1)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與時俱進地豐富和發展;(2)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作用;(3)必須繼承和發揮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4)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5)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6)人人都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學生分析】從知識基礎來講,學生通過其他學科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歷史典故、歷史事件和名言警句,有利于本課的教學。從思想方面來說,學生面對的文化,有歷史的和現實的、外來的和本土的,各種文化相激蕩,一些中學生對中國文化、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精神的認同感有所減弱,而對西方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盲目認同。如果不能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了解民族精神的偉大作用,就會導致一些學生盲目迷信外國文化,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所以,本節課具有現實教育意義。
【設計思想】
根據“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指導思想和本課的特點,本課采用“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以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及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為主線,以“分析民族精神內涵和作用,增強青少年責任意識”為宗旨,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多媒體為主要教學方式,以質疑解疑銜接各個教學環節,師生互動,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薪火相傳,越燃越旺 情景導入:你認為民族精神是永恒不變的嗎?我們的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精神的呢?其中你感觸最深的又是什么?
問題探究1:閱讀教材,請說說我國在新民主革命時期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華民族精神有那些豐富和發展。 思考回答:民族精神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就象愛國主義精神一樣,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民族精神也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這種發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與建設各個階段的表現,鮮明地說明這一切。 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同時能使學生對教材有更加明晰認識。
(二)永遠高擎中華民族的精神火炬 問題探究2:如果各個時期缺乏民族精神我們的社會國家會變成什么樣子?
(提示: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是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問題探究3:弘揚與培育民族精神對于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什么意義? 學生討論思考回答:
學生通過閱讀教材的相關章節,運用逆向思維,從一個側面回答這一問題。
學生解答:(從民族綜合素質、國際競爭力、社會主義道路、文化建設自身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解答此題時,應提示學生注意其中一些重點句,還要注意,民族精神與經濟建設、民族精神與綜合國力等關系知識要學生理解。 學生 討論反思,由此強化對教材“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的認知。
(三)書寫中華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問題探究4:為什么要繼續發揚中華民族精神?
問題解答提示:這一問題是在上一個問題的繼續,但是答案并不完全同一,本問題是強調“繼續發揚”的理由,而上一個問題是強調為什么“培育”的理由。當然也有共同之處,那就是“重要性”。
問題探究5:作為青年學生,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中,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探究問題4:P79中的必要性與P80中的重要性。
探究問題與點撥5:回答這一問題應該參閱教材中的P80-81內容,如果單純以教材中的P80內容是極不完整的。 要教會學生閱讀教材,能運用教材的相關知識去解答相關問題,讓他們與高考的考題接軌。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