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方案失約太久 專家探討取消地招辦(4)
2014-09-01 14:31:48經濟觀察報
擴大學生選擇權
事實上,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今后,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部分將更為重要。”孫綿濤透露,今后高校也將推行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化錄取機制。而招生錄取制度是高考改革的重點,將形成高校自主招生、高校和學生雙向多選的招生錄取制度。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顧也力認為,要實現多元錄取,真正讓高校有自主錄取權,才能解決根本問題。“現在高校招生還沒有完全的自主招生權,還是靠分數線劃下來,只有985、211高校可以提前進行百分之幾的自主招生。”他呼吁,應該盡快讓高校能夠自主考試自主錄取,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不過,在儲朝暉看來,如果僅僅是擴大了學校的自主權,但卻沒有擴大學生的選擇權,這樣的放權,只是把權力從政府部門的口袋轉移到學校的口袋,受教育者的權利并沒有增加。這樣的高校自主招生,一方面由于缺乏外部監督尤其是來自受教育者的監督,可能制造招生腐敗;另一方面,高校自主權擴大,可校際競爭卻沒有增加,各自為政地自主招生,反而加重學生的負擔和焦慮。
他認為,高考改革的核心價值,在于切實擴大學生的選擇權,選擇考試、選擇教育、選擇大學,基于擴大學生選擇權的高考改革,建立學生和學校的平等關系,實現學生和學校的雙向選擇。基于擴大學生選擇權的高考改革方案,著眼點不是考試科目改革,也不是給大學多大比例的招生自主權,而是讓一名學生可以獲得多張大學錄取通知書再選擇大學,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建立自由申請入學制度。
更重要的是,學校被學生選擇,而不僅僅是學生被學校選拔,這將完全改變教育生態,學校間的錄取批次、等級自然消失,辦學者必須對受教育者負責,否則就可能從一流淪為二流,甚至因沒有學生選擇而被淘汰。
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按照教育部的計劃,新一輪高考改革方案出臺后,不會立即全面推開,一些經濟發達、教育改革已有一定基礎的地區都有望列為試點省份。上述參與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專家介紹,按照目前的定稿,上海、江蘇將成為高考考試招生改革的試點地區,其他地區的改革進程將視試點情況而定。孫綿濤透露,遼寧省教育基礎好,預測可能會成為國家高考改革試點省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