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育改革八大猜想梳理 高考改革路線圖
2014-01-26 14:31:42京華時報
剛剛過去的2013年被稱為教育改革之年,從減負到中高考改革,從緩解擇校難到診斷小升初……各項重大教育改革思路初現端倪。而隨著今年的到來,一系列衍生政策將陸續登場。本報記者從目前已發布的各種政策風向標中抽絲剝繭、診斷分析,梳理出2014年教育改革的八大猜想,也為新一年的教育改革提出更多期待。
猜想1
小升初取消推優
【緣起】
區縣政策盛傳有變
2013年歲末,關于北京小升初改革的消息不脛而走。先是網傳東城區小升初將取消推優,隨后,海淀區也傳來消息,小學取消了六年級統測,改為期末考試仍由海淀區統一命題,各學校自己組織判卷,形式與期末考試無異。隨著這個在推優中占重要比重的測試取消,意味著海淀區明年的小升初“推優”將告別歷史舞臺。
>>猜想
推優比例逐漸壓縮
盡管北京2014年小升初政策還未正式發布,但隨著本市教育權威人士在各種場合上對于小升初政策的表態中可以看出:小升初取消推優已箭在弦上。
去年12月19日,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茍仲文為全市教育系統領導干部做專題報告時就已明確提出,為切實減輕學校、學生和教師的負擔,今后本市將取消由市區兩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直接進行的針對學生、教師、學校的各類監測考試。這番表態,被視為小升初政策調整釋放的重要信號。
隨后,在上周召開的北京市“兩會”上,市教委副主任付志峰在接受兩會代表委員咨詢時表示,對于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本市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原則。推優、特長生比例會逐漸壓縮,最終全面取消。
>>影響
家長焦慮擇校更難
由于優質教育分布不均衡,小升初的“推優”入學已經成為家長和學生們逃避電腦大派位合理擇校的重要途徑。
對于今年可能在小升初取消推優的消息,家長們均表示十分不安。但也有家長表示,推優政策表面上看來公平,實際雜亂無章。為了讓孩子能獲得推優機會,家長不惜花重金讓孩子提前上各種培訓班、占坑班,孩子負擔不減反增,家長苦不堪言,“取消推優”勢在必行。家長認為,推優如果取消,共建、特長等擇校入學的途徑也應該取消,教委應拿出切實的行動徹底消除擇校。
猜想2
學區制成升學主流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的要求,依據這一要求,北京也開始勾畫“新教育地圖”。在學區制的實行范圍上,東城區在中學、小學、幼兒園甚至職業教育階段全面推行學區制,朝陽、海淀的學區制目前主要在小學階段推行。
北京勾畫新教育地圖
【緣起】
>>猜想
學區制全面推廣
新年伊始,北京市教委召開新聞通氣會透露,今年全市將深化基礎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把優質教育資源的重組和整合作為切入點,全面推行學區制,采取多種措施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在今年春季出臺的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方案中,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將成為一項重要內容。
北京市教委委員、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目前北京已有三四種模式的學區制,有的實行校際聯盟,有的是多址辦學,都是在區域層面實現學校辦學的聯動打通。對此,市教委不會一刀切,硬性要求各區縣實行同一種模式。
>>影響
升學方式更為嚴格
隨著學區制在全市的全面推廣,各區縣在今年初就已紛紛推出舉措,進一步完善學區制升學途徑。
首創學區制的東城區盤活現有優質資源,通過加入深度聯盟、進入優質教育資源帶、建立9年一貫制實驗校三條途徑提升小學優質品牌。實施學區制意味著本市將實行更為嚴格的升學方式,限制盲目擇校。一些優質教育資源集中的學區將成為家長追捧的熱門,也將帶動周邊房價上漲。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規劃將前置,有機會升入知名初中的小學將變得更為搶手,幼升小的擇校壓力也將隨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