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心理問題多 掌握疏導方法很關鍵
2013-06-21 14:50:26東北新聞網文章作者:蘭曉玉 呂興琳
新聞到底:《高考答案揭曉之后考生投河自殺》
新聞閃回:今年高考標準答案揭曉當晚,營口市大石橋復讀考生李新(化名)默默地離家出走。幾天后,家人接到警方電話,他在鞍山郊區投河自殺,身上還帶著今年高考準考證……
昨日,記者從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了解到,每年到該中心進行心理咨詢的學生有近10萬人,學生問診量占總問診量的20%左右。
特別是每年高考結束以后,人數都會大幅度提升,問診量是平時的200~240%左右。
今年也不例外,最近幾日的咨詢量比往常增加一倍多。
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門診部主任劉長輝告訴記者,前來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學生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估分以后,覺得考得非常不好,或成績與預期目標有差距,于是變得沉默不語、睡眠變差,有些孩子會表現得焦躁不安、情緒激動,容易向父母發脾氣,有的甚至會產生自我傷害等極端行為。這類情況大約占總咨詢比例的80%。
另一種情況是,一些孩子認為自己考得不錯,而且多年的學習壓力一下子得到釋放,開始自我放縱。有些孩子每天玩樂,或過渡沉迷網絡游戲,變得狂躁。這類情況占總咨詢比例的20%左右。
沒受過挫的孩子易走極端
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門診部主任劉長輝認為,家長平時幫了太多忙,孩子沒經歷過挫折,因此在遭遇重創之后,容易走向極端。現在不少家長給獨生子女灌輸一個概念:孩子除了學習什么都不用做,其他的家長都會做好。
學生心理疏導可分3步走
第一步:自我疏導。考生首先需要給自己一定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學會面對現實,而不是逃避。 “先要不斷告訴自己,接受自己的考試成績,然后再給自己打打氣。 ”
第二步:家長也要學會接受。不能把焦慮傳遞給孩子,應引導孩子面對客觀事實,尋找自我價值和生活的意義。 “可以帶他旅游、健身,到大自然去放松心情,也可以陪他讀書,在文學作品中尋找力量。 ”
第三步:如果考生情緒嚴重失調,應盡早到醫院進行專業的心理指導。
專家聲音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
要著眼孩子一生幸福家長應少點虛榮攀比
尹建莉說,經歷很多后會越來越相信“性格即命運”。因此當家長期盼孩子一生幸福時,就要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更為關注,家長也應少些虛榮和攀比。
尹建莉描述,心理健康的要素很多,就像一座花園,里面盛開著自信、友善、誠實、理解等美麗的花草樹木一一它們植根的土壤則是四個字,沒有這四個字,這座園子里的很多東西就不能生長。這四個字就是:實事求是。
雖然這四個字樸素常見,但這個不玄虛,這四個字比黃金更珍貴。
現在多數家庭一個孩子,望子成龍心使不少家長虛榮、浮躁。孩子在虛浮的生活中非常痛苦,更容易遭受失敗;家長卻不知道自己對孩子做了什么。
尹建莉舉個例子:一個25歲的女孩患上抑郁癥。父親是一所有名中學的高級教師,他教的學生不少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女孩在這樣的家庭中一直被嚴格要求,從小學習不錯。高考時按當時排名,有可能考上清華,但沒把握。
填報志愿時,父親說要是不考上清華,我以后教書就沒說服力了,力主女兒報清華,而且沒報第二志愿。結果女孩差8分沒考上,只好復讀。一年后女孩第一志愿不敢報清華,想報另一所大學。但父母認為那所學校以去年的分數就可以上,既然都補習一年了,就應該爭口氣考上清華,于是又慫恿孩子報了清華。
這次幸好在清華后填了第二志愿,結果還是差了幾分,沒被清華錄取,上了第二志愿。第二志愿大學其實也不錯,但這一家人卻總認為不上清華就委屈萬分,父母也覺得孩子補習了一年才考個普通大學沒面子,弄得孩子讀了四年大學一直很郁悶,中間甚至休了半年學。
后來女孩考碩士和工作晉升中,都遇到一些挫折,終于女孩受不了,得了抑郁癥,把自己關在屋子里,甚至連窗簾也不允許別人拉開。
女孩的父親一直爭強好勝,任何事上都不服輸,孩子的事給他的打擊非常大,他覺得作為家長很失敗,也沒面子。
一個孩子走到今天包括高考生選擇自殺,都不是孤立的事件,但幾乎可以肯定,孩子平時的思維方式是積淀已久的一個問題,高考如果不成功只是把問題往更壞處推了一把。可以說虛榮浮躁的家長累壞了自己,也容易坑了孩子。
尹建莉說,家長往往不容易對自己的虛浮產生警覺,這也是虛榮和浮躁經常發生的原因——小到胡亂獎賞和懲罰孩子,說虛話;大到在孩子選專業、選工作甚至選對象等亂指揮,不知不覺就搞亂孩子的價值觀。如果一直是此心態,很難客觀地面對自己和他人。
在教育孩子方面,尹建莉一直強調“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是錯誤的,孩子的幸福是一生的,而非僅僅在起跑線上的那一個點,也不是高考的那一個點。
心理專家、遼寧省家庭教育協會常務理事楊子:
孩子應加強生命教育挫折教育
楊子表示,從學校到家庭,現在都缺少“生命教育”這一課,“孩子的生命首先是屬于自己的,然后也是屬于家庭和社會的,對生命的不尊重,體現出青少年責任感的缺失。”
楊子說,現在的孩子們存在興趣單一、理想單一的問題,把考分當成全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主動幫助孩子扭轉這種想法,不要把分數作為衡量一個孩子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平時多幫助孩子拓寬視野。
楊子說,越是表面要強的孩子,內心越是脆弱。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平時受到家長的溺愛和過度保護,獨立性欠缺、情緒管理能力差,應該適當進行“挫折教育”,在生活細節中培養孩子的動腦動手和生活能力。家長應該多和孩子們談心,讓他們明白,人生遇到不如意的事是十分正常的,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現實。
應對
我省要求老師幫學生“抗挫”
昨日記者從遼寧省教育廳了解到,去年教育部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進行了修訂,我省目前按照《綱要》的具體要求執行,很多有條件的高中都開設了健康教育課,而且按照相關要求在高一階段進行,每周保證一節課。
教育部提出,各地中小學須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加快建立心理輔導室。在把學生請進輔導室開展心理援助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遵守職業倫理規范,要在學生知情自愿的基礎上進行,嚴格遵循保密原則,保護學生隱私。
“微笑高考”公益輔導三年覆蓋沈陽高中
去年沈陽市教育研究院啟動為期三年的“微笑高考”大型心理輔導公益活動,成立了“沈陽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講師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計劃在三年時間里,把“微笑高考”心理輔導推廣到沈陽市各個高中,讓考生都有機會接受一次“心理按摩”。
考生說
熬夜做卷子聽見剎車聲暈倒
沈陽市第二十中學高二學生小段:進入高中以后每天要做好幾張卷子,馬上要升入高三,學習壓力更大。同學們中午吃飯的時間都變短了,閑聊越來越少,不少同學十幾分鐘吃完飯,馬上回去學習。
上個月有一天,我手里壓了6頁卷子,做到半夜,第二天在公交站等車時,聽到公交車“吱”的剎車聲,只感覺耳膜一陣鳴響,頭腦發暈倒在地上。我被送到醫院,經過簡單處理和休息,下午又趕回學校上課。醫生說是由于天氣熱,再加上心理壓力大,連續幾日休息不好、睡眠不足導致。
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我都覺得自己沒時間生病。就算讓我舒舒服服在家躺著,我心里也不踏實。
失戀比考砸更有挫敗感
應屆高考生金帥臣:為高考自殺完全沒必要。高考分確實很重要,但沒重要到這個程度。這跟每個人的心理承受力有關。要真發現自己努力學習也不行,不如找點別的事情做。別折磨家人,也別鉆自己的牛角尖,輕易地結束生命,就是太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如果自己高考成績不理想,就是接受;如果父母也不滿意,那就出去散個心,傷心的事總會過去的。
對我來說,壓力大且容易有失敗感的事情是這三件:失戀,和父母關系緊張,目標沒達成。具體解釋起來,失戀就是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和父母關系緊張就是青春期和更年期相互遭遇;至于目標沒達成,舉個例子是估分560,出分520,落差太大了。
我心比較大,相信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自己還沒步入社會,很多困難和打擊還談不上呢。而且自己高考的時候做好了多種心理預期,上一本還是上二本還是專科,都暗示自己要能接受。
不怕考不好就怕爸媽問
沈陽市第二十七中學學生趙子楠:“考試成績不好我不怕,被老師批評我也不怕,我就怕爸媽滿心期待地問我考得怎么樣,然后又失望的表情,心里很難受。 ”
家長說
成績提高有獎勵做家務也有獎勵
家長鄧杰:我女兒今年讀初一,由于學習成績一般,孩子回到家常常不高興。對此,我跟女兒約定了一系列的“獎勵制度”。除了學習成績提高會有獎勵,幫媽媽做家務、把撿來的空塑料瓶交給保潔阿姨、做一份漂亮的手工……這些行為舉動均有“獎勵”。
獎勵也不是什么值錢的東西,有時是一句鼓勵的話,有時是一場電影,有時是一塊蛋糕。我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女兒的價值觀,把她的注意力從考分上轉移一些。我想讓她明白,不是只有學習好才是好孩子,很多好的技能和品德都值得被表揚。
堅持心理疏導把女兒勸回學校
家長葉鳳艷:女兒曾經也受過挫折,高三時跟同學鬧了矛盾,一度呆在家想要放棄學業。我為女兒進行心理疏導,帶她去沈陽各個公園散心,途中遇到中學,便進去參觀。直到有一天,女兒動了重回校園的想法:“在家呆著沒意思,還是念書好。 ”
高考沖刺期間,我堅持為女兒進行心理疏導,每天晚上10點是女兒學習最疲勞的時候,我一定要帶女兒下樓散步,說說貼心話。女兒說:“媽,我要是哪也考不上咋辦啊? ”我說:“不怕,你能回來念書,能參加高考,已經勝利了。 ”
出成績孩子哭一宿把爸爸哭蒙了
家住皇姑區的劉先生:我女兒平時特別看重學習成績,前兩天月考文科成績一出來,女兒非常不滿意,自己躲在角落里哭了一晚上。我在旁邊不論怎么安慰、勸說都沒有用,一時手足無措。
我平時也沒有用成績要求過她啊,她為啥就把分數看得這么重呢?女兒說,月考成績直接影響接下來的排座,同時也擔心老師和同學的眼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