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警惕期待型焦慮 需要及時心理疏導
2009-10-09 18:15:51網絡資源
摘要:高考之前考生容易出現憂慮和緊張的情緒,而高考結束后也是考生及其家長心理問題的高發期。本市安定醫院青少年心理醫生孫凌表示,考生和家長見到錄取通知書前如果長時間處于緊張、失眠狀態就會產生期待型焦慮的心理問題,有些人需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孫凌說,期待型焦慮主要是因為高考前考生和家長都承受著很大壓力,考后突然徹底釋放,易形成大的心理落差,加之未來的不確定性所導致。此時,成績好的考生往往擔心自己的錄取情況,產生抑郁情緒;分數不理想的考生常常會情緒低落、悲觀、灰心喪氣,悔恨自己努力不夠或抱怨家長和老師等。這種期待型焦慮也屬于心理應激反應,在考后兩周內能自行緩解淡化的屬正常反應,但持續時間過長便會向亞健康和疾病轉化,會出現如睡眠質量差、乏力、沒精神、食欲減退等身體反應。如果這些身心變化持續兩周以上或呈進展性反應,同時伴有抑郁、恐怖和敵對癥狀,家長便要提高警惕,應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孫凌建議,考生和家長在高考結束后都要調整好心態,并嘗試適當放松。如全家多進行一些戶外活動,包括晚飯后散步聊天,也可以通過聽音樂、看電視、體育鍛煉來放松,使全家的緊張情緒逐漸得到緩解,以一種積極心態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