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高考考試說明:政治(4)
2013-03-21 11:34:50中學學科網
第四部分 生活與哲學
(一)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1.哲學是什么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
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哲學與時代精神
哲學的作用
2.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
3.唯物主義及其形態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
4.唯心主義及其形態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5.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
6.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二)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1.哲學的物質概念
自然界的物質性
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2.哲學的運動概念
運動和物質的關系
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
3.物質運動的規律
規律的概念
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4.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的起源
意識的生理基礎
意識的內容與形式
5.意識的能動作用
意識能動性的特點
意識能動性的表現
6.客觀規律與意識的能動作用(刪掉)
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刪掉)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7.實踐
實踐的概念
實踐的特點
8.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實踐是認識的動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觀性
真理的具體性
真理的條件性
真理和謬誤
10.認識過程
認識的反復性
認識的無限性
(三)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
1.唯物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2.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聯系的普遍性
聯系的客觀性
聯系的多樣性
3.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系統優化方法
4.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發展的概念
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
發展的量變與質變狀態
5.唯物辯證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7.辯證的否定觀
辯證否定
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8.唯物辯證法與創新意識
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
創新的社會作用
(四)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3.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4.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社會發展的實現方式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特點
5.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的概念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
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6.人生價值
價值和價值觀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7.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階級性
價值沖突及評價標準
8.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價值的實現方式
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第五部分 時事政治
1.年度間國內外重大時事(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
2.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
三、題型示例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