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高考考試說明:數學文科
2013-03-21 11:10:26中學學科網
制定《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安徽卷考試說明(文科·課程標準實驗版)》(以下簡稱《考試說明》)中數學學科(文科)部分的依據,是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方案》)、《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和教育部考試中心頒發的《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文科·課程標準實驗版)》(以下簡稱《考試大綱》)以及安徽省普通高中數學教學實際。制定《考試說明》既要有利于數學新課程的改革,又要發揮數學作為基礎學科的作用;既要重視考查考生對中學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進入高等學校繼續學習的潛能;既要符合《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考試大綱》的要求,符合安徽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的實際情況,又要有利于推動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考試說明》對安徽省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數學學科(文科)的考試性質、考試內容和要求、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進行了詮釋,并選編了題型示例,以幫助教師和考生進一步了解考試的性質、內容和要求。
I.考試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高考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II.考試內容和要求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一)知識要求
知識是指《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必修課程、選修系列1中的數學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內容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還包括按照一定程序與步驟進行運算、處理數據、繪制圖表等基本技能。
對知識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
1、了解:要求對所列知識的含義有初步的、感性的認識,知道這一知識內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驟照樣模仿,并能(或會)在有關的問題中識別和認識它.
這一層次所涉及的主要行為動詞有:了解,知道、識別,模仿,會求、會解等.
2、理解:要求對所列知識內容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知道知識間的邏輯關系,能夠對所列知識作正確的描述說明并用數學語言表達,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內容對有關問題作比較、判別、討論,具備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這一層次所涉及的主要行為動詞有:描述,說明,表達,推測、想象,比較、判別,初步應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夠對所列的知識內容能夠推導證明,利用所學知識對問題能夠進行分析、研究、討論,并且加以解決.
這一層次所涉及的主要行為動詞有:掌握、導出、分析,推導、證明,研究、討論、運用、解決問題等.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論證能力、運算求解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以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1、空間想像能力:能根據條件作出正確的圖形,根據圖形想像出直觀形象;能正確地分析出圖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關系;能對圖形進行分解、組合;會運用圖形與圖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問題的本質.
空間想像能力是對空間形式的觀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現為識圖、畫圖和對圖形的想像能力.識圖是指觀察研究所給圖形中幾何元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畫圖是指將文字語言和符號語言轉化為圖形語言以及對圖形添加輔助圖形或對圖形進行各種變換;對圖形的想像主要包括有圖想圖和無圖想圖兩種,是空間想像能力高層次的標志.
2、抽象概 括能力:抽象是指舍棄事物非本質的屬性,揭示其本質的屬性;概括是指把僅僅屬于某一類對象的共同屬性區分出來的思維過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聯系的,沒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須在抽象的基礎上得出某一觀點或作出某項結論.
抽象概括能力就是從具體的、生動的實例,在抽象概括的過程中,發現研究對象的本質;從給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結論,并能應用于解決問題或作出新的判斷.
3、推理論證能力:推理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結論兩部分組成,論證是由已有的正確的前提到被論證的結論正確的一連串的推理過程.推理既包括演繹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論證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劃分的演繹法和歸納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劃分的直接證法和間接證法.一般運用合情推理進行猜想,再運用演繹推理進行證明.
中學數學的推理論證能力是根據已知的事實和已獲得的正確數學命題來論證某一數學命題真實性初步的推理能力.
4、運算求解能力:會根據法則、公式進行正確運算、變形和數據處理,能根據問題的條件,尋找與設計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能根據要求對數據進行估計和近似計算.
運算求解能力是思維能力和運算技能的結合.運算包括對數字的計算、估值和近似計算,對式 子的組合變形與分解變形,對幾何圖形各幾何量的計算求解等.運算能力包括分析運算條件、探究運算方向、選擇運算公式、確定運算程序等一系列過程中的思維能力,也包括在實施運算過程中遇到障礙而調整運算的能力.
5、數據處理能力:會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能從大量數據中抽取對研究問題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斷.數據處理能力主要依據統計或統計案例中的方法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解決給定的實際問題.
6、應用意識:能綜合應用所學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解決問題,包括解決在相關學科、生產、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能理解對問 題陳述的材料,并對所提供的信息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和分類,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應用相關的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并加以驗證,并能用數學語言正確地表達和說明.應用的主要過程是依據現實的生活背景,提煉相關的數量關系,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構造數學模型,并加以解決.
7、創新意識: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綜合與靈活地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思想方法,選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進行獨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創新意識是理性思維的高層次表現.對數學問題的“觀察、猜測、抽象、概括、證明”,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對數學知識的遷移、組合、融會的程度越高,顯示出的創新意識也就越強.
(三)個性品質要求
個性品質是指考生個體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形成審慎的思維習慣,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要求考生克服緊張情緒,以平和的心態參加考試,合理支配考試時間,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解答試題,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體現鍥而不舍的精神.
(四)幾點說明
數學學科的系統性和嚴密性決定了數學知識之間深刻的內在聯系,包括各部分知識的縱向聯系和橫向聯系,要善于從本質上抓住這些聯系,進而通過分類、梳理、綜合,構建數學試卷的框架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