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專業選擇必須謹記的五大因素
2012-03-19 10:28:36高校招生雜志
相關推薦:2012年高考志愿填報指南
專業在志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關系著考生四年的大學經歷,更與考生未來人生的發展有著莫大的關系。但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高三學子們,既無暇又不知道如何去了解一個專業。《孫子兵法》有道:知已知彼才是百戰百勝,想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就要深入了解專業的方方面面,如專業培養、專業內容、專業就業等方面。我們邀請西安三所高校招辦負責人,以他們長期從事招生工作的經驗,來對一些專業的問題進行探討,并給您專業選擇的建議。
西安交通大學 張四聰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毛立強
長安大學 杜智民
成績與專業:是“≈”,不是“=”
每年錄取結束后,高校會將分省分專業錄取分數公布于眾,以備下屆考生填報志愿參考。不同的專業對應不同的錄取分數,有些考生就將專業錄取分數的高低與專業的優劣聯系起來,這種對應能聯結起來嗎?此外,高分考生是不是一定要去所選大學的優勢專業,這樣才能使一分都不浪費?
專業的錄取分數高,一方面與該專業受關注程度高有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熱門專業”;另一方面也與開設院校的專業實力強有關。所以,不能簡單地把專業錄取分數的高低與專業的優劣聯系起來。比如當下財經類專業在各所院校錄取分都較高,但某些院校的財經類專業實力卻一般。
由于目前大部分省(區、市)采取考后知分填報志愿,因此現在考生和家長在專業選擇時,有一些較為功利的心態,其中就包括高分一定要選學校的優勢專業這種傾向。但實際上,選擇專業更應該參考自身是否適合某專業,對某專業是否感興趣,是否有學習某專業的能力等因素。要不然,就算進入某高校的優勢專業,但考生一點興趣都沒有,或者學不走,那就得不償失了。而且,大學的優勢專業一般錄取分數較高,如果不是擁有絕對的高分,在學校分專業錄取時有級差的情況下,有可能沖不進優勢專業,甚至連后續的志愿專業都選不上。
當下,錄取分數一直被炒作,似乎成為了公眾感知大學辦學水平、社會聲譽、學生培養質量、專業優劣的指標,因此諸多名牌大學的優質生源大戰也愈演愈烈。
客觀地講,錄取分數只代表了一些專業的優劣。錄取分數高,可能是學校相對辦學實力強、社會認可度高、就業層次高的專業。但并不絕對,比如長安大學的道路與機場工程材料、交通信息等專業學科實力很強,但卻因為考生對這些專業了解較少,而導致錄取分數在全校專業排行中處中下。
“高分考生選優勢專業,才是一分不浪費”,這個說法很流行,也是很多考生和家長潛意識挑大學、選專業的方法。在分數決定志愿的模式下,這種方法更為經濟實用,但是高考志愿填報和錄取每年都會出現諸多不確定性,所謂“風物長宜放眼量”,考生應當詳細了解報考規則和錄取方式,視野更加開闊,著眼一分得失則更容易失誤。
現在存在一種“唯分數論”的現象,如果考生被錄取時,自己的分數剛好達到所報考學校的優勢專業,就覺得不浪費,而如果自己的分數超過所錄取專業分數線較多,就覺得虧了。尤其現在大部分省份都實行“平行志愿、知分報考”的政策,這種現象就更嚴重了,也直接導致高校錄取學生的分數呈現出明顯的扁平化趨勢,錄取最高分與最低分之間差距越來越小,這對于大學的人才培養是不利的。所以,選擇學校、選擇專業還是以興趣為首要原則。
專業與就業:并非直線距離
對某個行業感興趣,是不是一定要去該行業對口的專業學習才能獲得進入該行業就業的機會?許多媒體以“適合男生/女生就讀的專業”來介紹專業,是不是有些專業只適合男生,有些專業只適合女生?
當然,專業對口,進入某行業的機會要大一些,但也不是絕對的。首先,一個行業所需要的人才有多種,比如專業類人才、管理類人才、財經類人才,那么不是本行業對應的專業,也就機會進入該行業。其次,從就業看,專業與職業不對口的情況也較為普遍。再次,選擇專業的前提是適合自己,如果對某行業感興趣,但不具備學習所對口專業的能力,有可能會導致學習跟不上,專業素質不強。
對專業是否適合男生或女生讀這個問題要從就讀和就業兩個方面看。從就讀來看,其實大部分專業適合男生,同樣也適合女生就讀,甚至人們傳統中認為不適合女生就讀的工科專業,也有女生的專業成績名列前茅的現象。但從就業情況看,有一些單位在招聘時,會更青睞男生,用人單位的選擇、傾向性導致了人們認為該專業不適合女生的判斷。但也有一些專業,由于是為某些崗位量身培養,明確標明只招收男生,比如國防生。還有一些專業就業環境比較艱苦,對身體素質要求高,也只招男生,比如采礦工程等。
當下絕大多數企事業單位都按照專業崗位招聘,原則上都要求專業對口。從這個角度講,專業是進入職業、行業的起點,非對口專業進入相應職位的機會較少,因此很多考生會認為只有讀某專業,才能進某行業的看法有一定道理。
從專業設置角度講,有少量專業是有性別取向的。比如地礦油與野外工程類特殊專業,不太適合女生,而護理等專業則多只招女生。目前,對專業設置和就業推薦方面強調男女平等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一些原來限定性別的專業已經逐步變更為性別慎報的建議。考慮到未來就業等情況,還是建議考生應當根據自身情況理性選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