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考生科學決策 避免走入志愿填報誤區
2011-06-30 17:13:49西藏商報
關于大學專業問題,多數家長和考生是非常陌生的。在填報志愿時,不知自己的愛好和理想的孩子絕不是個別人,隨機問卷調查中有明確職業理想的考生只占少部分。因此家長既要尊重考生的意愿,又要積極做好參謀和輔助工作,引導考生科學決策,避免走入志愿填報誤區。
[誤區一] 現在什么專業吃香就選什么專業
按這種思維方式選報志愿的人非常多,而吃了虧的人也不少。現在社會就業形勢變化很快,考大學時某專業很吃香,4年過后大學畢業時,該專業可能就“人滿為患“了。
[誤區二] 因為不了解這個專業所以就不選
一般的淺層次喜歡不等于真正的愛好,更不等于是理想。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有個錄音藝術專業,有多少學生了解這個專業呢?不了解就談不上喜歡了。但恰恰就是這個專業,很有前途,可以出國沖刺奧斯卡或格萊美金獎,也可以到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或者電影制片廠、唱片公司等。而大學里類似錄音藝術的專業還不少,考生因為不了解就“不喜歡”,就避開不填報,實在是錯過了一個很好的專業。
[誤區三] 孩子哪科成績好就選報哪方面專業
學科成績是選報專業的一個重要依據,但絕不是唯一的依據。高考學科就那么六七門,而大學里的專業,加上軍事大類,有19大門類、78分門類、600多個專業,許多門類或具體專業很難說能與中學里的某個學科對得上號。考生眼界要盡可能放廣闊,不然會失去很多良機。
[誤區四] 父母喜歡什么專業就報什么專業
當家長和考生在高考志愿上有分歧時,家長一定要冷靜,絕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這樣做的直接惡果就是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孩子才是高考志愿選 報的主人,家長只是參謀和顧問。如果孩子執意堅持選報某地某校的某專業,家長只能尊重孩子的意愿,即使后來的事實證明是孩子錯了,然后再幫助孩子想出彌補 的方法。
[誤區五]為表示專業選擇的決心,只報一個專業
除非你有高分數做后盾,否則你就不能只報一個專業,這樣風險很大。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強,絕大多數孩子都不是天生只能學好一種專業的。而且,大學正在向“厚基礎、寬口徑”的方向發展,避免學生因過早進入專業學習而知識面偏窄的弊端,通常學習一、兩年后,孩子真正的潛能、興趣展示出來了,才正式定下具體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