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北方地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新華網 2009-11-12 20:21:38
摘要:在我國北方地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展順利,初顯成效。遼寧、河北兩省已基本完成主體改革任務,正在深化配套改革,河南、陜西、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山西、甘肅7省區已全面推開主體改革,西藏、新疆、青海、寧夏等省區正在開展試點。
新華網蘭州11月12日電(記者趙鋒)北方地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現場會12日在甘肅省涇川縣召開。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介紹,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取得了新的進展和明顯成效,北方地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
目前全國已有9個省份基本完成了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主體改革任務,有10個省份正在全面推開主體改革,其他省份正在加快開展試點工作,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全國已確權的林地面積達到15.14億畝,占集體林地總面積的59.42%,核發林權證的林地面積為11.36億畝,占已確權林地面積的75%。
在我國北方地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展順利,初顯成效。遼寧、河北兩省已基本完成主體改革任務,正在深化配套改革,河南、陜西、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山西、甘肅7省區已全面推開主體改革,西藏、新疆、青海、寧夏等省區正在開展試點。
國家林業局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北方地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也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干部認為北方自然條件差,農民對山林依賴性不強,缺少改革熱情,這些干部對林權改革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難情緒,有的地方執行林改政策不到位,落實林業配套政策力度不夠大。
賈治邦說,加快推進北方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構建北方綠色生態屏障的重大舉措。北方地區生態區位十分重要,既是我國主要平原、主要高原和主要流域的分布區域,又是我國荒漠化防治的重點地區。把集體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可治理的沙地落實到農戶,必將極大地調動億萬農民植樹造林的積極性,激發農民和社會投資林業的熱情,加快造林綠化步伐,提高造林成活率,對于構建我國北方綠色生態屏障,具有重大意義。
我國北方地區宜林荒山荒地占全國的62%,宜林沙荒地占全國的99%,是增加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潛力所在。實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僅有利于擴大森林面積,而且有利于提升經營水平,提高森林質量,增強林業的碳匯功能,維護氣候安全。
賈治邦介紹說,加快推進北方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增加農民收入、拉動國內需求的戰略途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僅使農民獲得了一筆可觀的資產,而且對于全面釋放農村林地和勞動力資源的潛力,加快林業產業發展、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破解“三農”問題、拉動國內消費,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