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語文知識點 > 統編版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文言文閱讀解析版(一)(2)

          統編版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文言文閱讀解析版(一)(2)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2-25 19:10:51


          高考



            趙公管理九郡,追求簡約清靜。他的做事風格嚴厲卻不猛烈,待人和順,但又不無原則地隨波逐流。有人犯錯,他總是懷惻隱之心來處理,但也不會因此寬恕他。因此他的聲名沒有不知道的。他常常對同僚說:“近來不想再做官了,每年(因為為官)要奔波萬余里地,在外宦游的日子我已經厭倦了!哪里能夠得到一處悠閑之地,修建一座小小的齋院,在院中只種竹和菊,終日悠閑而坐,那確實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有一天他又對我說:“我已經想好齋名了。”他說出了自己想好的名字,說:“我已經六十歲了,官到三品,也是我人生中該停下來休息的時候了。用止齋這個名字可以嗎  請你為我的書齋名寫一篇文章。”我辭謝說:“您的精力還未衰退,朝廷內外對您都抱以期望之心,正期望您受到重用,造福天下,怎么能容許您現在停下來呢  況且我十分不才,怎敢接受您的命令  ”趙公笑著說:“你言過其實了,到現在才辭官,對于我來說已是過錯了,我怎敢還有其他的期望,來加重自己的過錯  還是不要讓我感到羞愧了。”我于是不敢再說什么,盡力為這個名字寫一篇文章。

            我說:“隨時而止的含義很重要啊!止有兩個含義:有止而止,行而止。止而止,是指該進的時候,必須進;該退的時候,必須退。像遇到不順、危險的時候停下來,像遇到坎坷的時候退下來,這就是隨時機而止。行而止,是說在做事的時候要清楚明白,要明白的,是事理罷了。如身為父親,要盡力做到慈愛;身為兒子,要盡力做到孝道;身為國君,盡力做到施行仁政;身為人臣,盡力做到尊敬國君。這就是要適得其所。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因此應當退的時候就退,可以不耽誤時機;做事要清楚道義,就能得到適當的安排。由此看來,止的含義,不僅僅專指辭去祿位,閉門謝客,遠離官場,隱居起來,避開俗世,沒有煩惱。歷觀前人對止的不同理解,有功成名就,保全自身遠離災禍而停止為官的;有滿足現狀,討厭驕傲喜好謙虛而停止為官的;有順從自己的心愿,順應生命的變化安于自己的處境而停止為官的,像漢代的留侯張良和疏廣、疏受叔侄二人,以及晉代的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啊。這種停止為官的做法固然讓人感到奇怪,但是如果只知前進而不知后退,得到后又擔心失去,以及不考量自己的才能是否與自己的官職相稱而貿然前進的人太多了。然而這些都不是圣人所說的止,圣人所說的止是什么樣的呢  想做官時就出來做官,不想為官就辭官回家;想做多久就做多久,想快速辭官就快速辭官,能夠做到這樣的人是孔子啊。哎!能夠明白隨時而進隨時而退的道理,大概只有圣人吧  孟子不是說:自從有人類以來,從來沒有過像孔子一樣的圣人嗎  他又說:至于我所希望的,那就是學習孔子。趙公如果想學習止的道義,希望把孔子作為學習的對象,那樣也會讓孟子感到滿足。冒昧地寫出這些文字作為《止齋記》。至大元年冬十月十六日,東平段從周記。”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二)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①死者一酒之,如之何則可  ”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②。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③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  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節選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三)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  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懷,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節選自《禮記·大學》)

            【注】①比:替。②耨(nòu):鋤草。③梃:棍棒。

            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B.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C.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D.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老子》又名《南華經》,書中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雙修。

            B.萬乘:兵車萬輛,表示軍事力量強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車萬乘,諸侯出兵車千乘,后世以“萬乘”稱天子。

            C.仁義:是儒家的重要倫理范疇,本意為仁愛與正義。備受孟子推崇,與“禮、智、信”合稱為“五常”。

            D.《大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舊說為曾子所作,是中國古代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后與《論語》《中庸》《孟子》合為“四書”,為科舉考試的重要內容。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老子》告誡人們做事要善始善終,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具有堅強的毅力,從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業。

            B.孟子批評那些不實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評了梁惠王“東敗于齊”“西喪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C.孟子面對梁惠王利國的急切心態,先表明自己施行仁義的觀點,然后運用比喻論證來闡明施行仁義的意義,最后指出施行仁義的具體措施。

            D.文本(三)中的“誠意”,即人們在修養自身的過程中能夠做到誠實、不自欺;“誠于中,形于外”就是告訴人們做人做事要“表里如一”。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2)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

            20.在文本(二)中,梁惠王想洗雪恥辱,向孟子詢問對策。孟子給出的建議是什么  請簡要說明。

            【答案】16.D    17.A    18.B    19.(1)世人行事,往往是幾近成功的時候又失敗了。到最后一刻還像剛開始時一樣謹慎,就不會有失敗的事了。

            (2)所以喜愛一個人但又認識到他的缺點、不喜歡(厭惡)一個人但又認識到他優點的人,天下很少見。    20.①孟子建議梁惠王對百姓施行仁政。

            ②在物質生產方面,省刑罰、薄賦稅、深耕易耨;

            ③在教育方面,要修養孝悌忠信的品德。

            【解析】1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曾子說:“十只眼睛看著,十只手指著,這難道不令人畏懼嗎  ”財富可以裝飾房屋,品德卻可以修養身心,使心胸寬廣而身體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十目所視”和“十手所指”句式結構相同,都是主謂式,所以兩個句子中間斷開,單獨成句,排除AB;

            “富潤屋”和“德潤身”句式結構相同,且主謂賓結構完整,故可單獨成句,排除C。

            故選D。

            1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老子》又名《南華經》”錯誤。《莊子》又稱《南華經》,《老子》又稱《道德經》。

            故選A。

            18.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B.“也直接地批評了梁惠王……”錯誤。結合原文“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夫誰與王敵  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分析,孟子未直接地批評,而是從施行仁政就會讓百姓主動歸順,不必引起戰爭的角度來委婉告知。

            故選B。

            1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從事”,行事;“幾成”,幾近成功;“慎”,謹慎;“敗事”,失敗的事。

            (2)“好”,喜好,喜愛;前一個“惡”,缺點;“美”,優點;“鮮”,少。

            2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

            根據“王如施仁政于民”可知,孟子建議梁惠王對百姓施行仁政。

            根據“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可知,在物質生產方面,省刑罰、薄賦稅、深耕易耨;

            由“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可知,在教育方面,要修養孝悌忠信的品德。

            參考譯文:

            (一)

            局面安定時容易保持和維護,事變沒有出現跡象時容易圖謀;事物脆弱時容易消解,事物細微時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發生以前就處理妥當,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生以前就早做準備。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萌芽;極高的高臺,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有所作為的將會招致失敗,有所執著的將會遭受損害。因此圣人無所作為所以也不會招致失敗;無所執著所以也不遭受損害。世人行事,往往是幾近成功的時候又失敗了。到最后一刻還像剛開始時一樣謹慎,就不會有失敗的事了。所以圣人,以沒有欲望作為自己的欲望,不看重難得的財物,以“不教”的方式來教,(通過)恢復、彌補眾人的過錯(來讓人們知道如何正確行事),來輔助萬物按其本然的方式發展而不敢強為。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二)

            孟子拜見梁惠王,惠王說:“老先生,您不遠千里而來,將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國家嗎  ”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為什么定要說到利呢  只要有仁義就可以了。大王說:‘怎樣有利于我的國家  ’大夫說:‘怎樣有利于我的封邑  ’士人、平民說:‘怎樣有利于我自身  ’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那國家就危險了。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國君的,必定是國內擁有千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國君的,必定是國內擁有百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里擁有千輛兵車,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里擁有百輛兵車,不算是不多了。如果以道義為后卻以利益為先,那他們不爭奪是不會滿足的。沒有講求仁的仁卻遺棄自己父母的;沒有講求義的人卻輕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講仁義就可以了,何必談利呢  ”

            梁惠王說:“晉國,以前天下沒有哪個國家比它更強大的了,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傳到我手中,東邊被齊國打敗,我的長子也犧牲在這里;西邊又割給秦國七百里地;南邊又被楚國欺侮。對此我深感恥辱,想要為死難者盡洗此恨,要怎么辦才好呢  ”

            孟子回答道:“百里見方的小國也能夠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對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罰,減輕賦稅,(提倡)深耕細作、勤除雜草。讓年輕人在耕種之余學習孝親、敬兄、忠誠、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長,(這樣,)可以讓他們拿起木棍打贏盔甲堅硬、刀槍銳利的秦楚兩國的軍隊了。他們(秦、楚)常年奪占百姓的農時,使百姓不能耕作來奉養父母,父母受凍挨餓,兄弟妻兒各自逃散。他們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討伐他們,誰能跟大王對抗呢  所以說:‘有仁德的人天下無敵。’請大王不要懷疑!”

            (節選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三)

            使意念真誠的意思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要像厭惡腐臭的氣味一樣,要像喜愛美麗的女人一樣,一切都發自內心。所以君子在獨處時一定要慎重。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做壞事,沒有什么做不出來的,一見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閃閃,掩蓋自己所做的壞事,而夸耀自己好的一面。(殊不知)別人看你,就像能看見你的心肺肝臟一樣清楚,掩蓋有什么用呢  這就叫做內心的真實,一定會表現到外表上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曾子說:“十只眼睛看著,十只手指著,這難道不令人畏懼嗎  ”財富可以裝飾房屋,品德卻可以修養身心,使心胸寬廣而身體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之所以說修養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為心有憤怒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恐懼就不能夠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憂慮就不能夠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樣,雖然在看卻像沒有看見一樣,雖然在聽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卻一點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說,要修養自身的品性必須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所以說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養自身,是因為人們對于自己親愛的人會有偏愛,對于自己厭惡的人會有偏恨,對于自己敬畏的人會有偏向,對于自己同情的人會有偏心,對于自己輕視的人會有偏見。所以喜愛一個人但又認識到他的缺點、不喜歡一個人但又認識到他優點的人,天下很少見。所以有諺語說:“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壞,人都不滿足自己莊稼的好。”這就是不修養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節選自《禮記  大學》)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文本一: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

            (《史記  老莊申韓列傳》節選)

            文本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第六十四章)(選自《老子》)

            21.文本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

            鳥吾知A其能飛B魚吾知C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D走者可以為罔游者E可以為綸F飛者G可以為矰

            2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書之所。“守藏室史”亦稱“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與“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圖書的史官。

            B.矰,是古代用來射鳥的拴著絲繩的短箭,因拴著絲繩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來也泛指短箭。

            C.泮,同“判”,分離之意;累,同“蔂”,土筐,累土,一筐土。

            D.《老子》又名《南華經》,全書的思想結構是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雙修。

            2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本一中老子認為,品德高尚的君子時運來了就要出去做官,時運不濟就和蓬草一樣隨風飄轉。這跟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文本一中孔子在告別老子后,對弟子們說的一番話,彰顯了圣人虛懷若谷、溫良恭儉的品格,同時也側面烘托了老子見識遠過于常人。

            C.文本二中老子認為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有堅定的毅力,只有從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業。

            D.文本二中老子認為圣人要有高遠的追求。他強調圣人要追求常人不想要的東西,要學習那些常人所不學習的大道理,而不要妄為妄動。

            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25.文本一中哪些地方能夠表現出“老子,隱君子也”

            【答案】21.BDF    22.D    23.A    24.(1)我聽說,善于經商的人把貨物隱藏起來,好像什么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鈍。

            (2)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時遭致失敗。一如開始時那樣審慎面對事情的終結,就不會失敗。    25.①老子研究道德學問,他的學說以隱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②見周朝衰微了,于是就離開周都。③闡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離去,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解析】2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我知道它能跑。會跑的可以織網捕獲它,會游的可制成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觀察本句的句式是對稱的,“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這三個相同的句式形成排比,所以在這三個句子之后停頓,選BD;

            “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句式也對稱,主語分別是“走者”“游者”“飛者”,所以應在三個主語前停頓,選DF。

            故選BDF。

            22.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文言實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正確。

            B.正確。

            C.正確。句意:事物脆弱的時候容易分離。/是從一筐筐泥土建筑起來的。

            D.錯誤。“《老子》又名《南華經》”錯誤,《莊子》又稱《南華經》,《老子》又稱《道德經》。

            故選D。

            2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A.“這跟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錯誤。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顯達之時就要造福天下。老子的思想跟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是得志時做官,但是不得志時是不同的。儒家主張不得志時要加強個人修養,老子認為不得志時像草一樣漂泊,也即順其自然。

            故選A。

            2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賈”,商人;“虛”,什么東西都沒有;“盛”,高尚。

            (2)“從事”,行事,做事;“幾”,接近;“慎終如始”,狀語后置句,應為“如始慎終”;“慎”,形容詞作動詞,慎重對待。

            2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可知,老子研究道德學問,他的學說以隱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

            由原文“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可知,見周朝衰微了,于是就離開周都。

            由原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可知,闡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離去,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參考譯文:

            文本一:

            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過周朝掌管藏書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請教禮的學問。老子說:“你所說的禮,倡導它的人骨頭都已經腐爛了,只有他的言論還在。況且君子時運來了就駕著車出去做官,生不逢時,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我聽說,善于經商的人把貨物隱藏起來,好像什么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鈍。拋棄您的驕氣和過多的欲望,拋棄您做作的情態神色和過大的志向,這些對于您自身都是沒有好處的。我能告訴您的,就這些罷了。”孔子離去以后,對弟子們說:“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我知道它能跑。會跑的可以織網捕獲它,會游的可制成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龍,我就不知道它能駕著風而飛騰升天。我今天見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龍一樣吧!”

            老子研究道德學問,他的學說以隱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見周朝衰微了,于是就離開周都。到了函谷關,關令尹喜對他說:“您就要隱居了,勉力為我們寫一本書吧。”于是老子就撰寫了本書,分上下兩篇,闡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離去,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說: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著書十五篇,闡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時代的人。

            文本二:

            事物安然未生變的時候容易持守,問題還沒有顯露跡象的時候容易解決,事物脆弱的時候容易分離,事物細微的時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發生時就做,要在禍亂沒有產生以前就處理妥當。合抱的大木,是從細小的萌芽生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是從一筐筐泥土建筑起來的;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舉步走出來的。動手去做的就會壞事,有所把持的就會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為,因此不會敗事,不執意把持,因此不會喪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時遭致失敗。一如開始時那樣審慎面對事情的終結,就不會失敗。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貴難得的貨品,學習常人所不學習的,補救眾人所犯的過錯,以輔助萬物的自然變化而不加以干預。

          收藏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无码专区永久免费AV网站|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AV在天堂|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 中文字幕亚洲色图| 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中文字幕组|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精品字幕自在自线 | 无码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无码无遮挡又大又爽又黄的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亚洲区日韩区无码区|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爆操夜夜操天天操狠操中文|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久久国产高清字幕中文|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欧美日韩毛片熟妇有码无码|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高清| 国偷自产短视频中文版|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