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復習文綜的學習態度與方法
2024-11-11 15:25:26網絡整理
政治:關鍵在于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主席的豪氣讓我們在欣羨之余慨嘆自己生不逢時,沒趕上那個“造英雄”的年代。非也,我們恰是生在了更好的時代。市場經濟秩序的逐步建立、民主法治的日趨完善、社會風氣的不斷開化無疑為我們成長為胸懷天下的當代青年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察覺物價上漲,我們可以用經濟常識中物價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兩會如期舉行,我們便想到政治常識中全國人大、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等相關內容;環境遭破壞,哲學常識中自然界的客觀性、人類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等知識又能指導我們發掘這一現象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綜上,現象本身并無深淺可言,關鍵在于我們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能夠獨到深刻地闡述自己對生活中常見現象的理解,你就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今朝風流人物”。
當然,理想只有通過努力才能轉化為現實,這就需要我們具備扎實的政治功底,下面就與大家分享一些學政治的方法吧。一是政治雖然文科性質很重但經濟常識中那些計算題,如價值量、匯率等如果出刁了,還是夠我們在考場上急出一身冷汗的,務必重視。二是平時做題時要注意答題套路及術語的總結,如提到黨,我們常從黨的性質、宗旨、黨風建設、領導執政方式等方面入手。三是注意對課本知識的精確理解,規避模糊性錯誤,如當下,我國很多地方攤販經營非常活躍,但存在經營不規范現象。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經營場所的方式給小販提供經營空間,加強市場管理,規范攤販的經營行為。促進這類個體經濟的發展有利于①實現按勞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則②擴大政府調控范圍③解決低收入群體的就業④方便群眾的日常生活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為 D。四是平時應適當關注時事熱點如三農、金融危機、節能環保、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科學發展觀、建國六十年等問題,將其與課本相關知識結合,知其然,思其所以然。
歷史:一縱一橫兩條線
閑來拂卷青燈畔,笑看古云今風。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可以明事理,歷史的一縱一橫間總蘊含著發人深省的道理。因此,對歷史的縱橫把握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抓住縱橫兩條線索,縱向把握一地各個歷史階段的史實,橫向對比同一階段各個國家的不同狀況。如縱向:我國古代政體的變遷及其原因;中國人民反列強侵略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展過程等。橫向:工業革命時期東西方主要國家的發展狀況及此狀況對后來一系列事件的影響。這樣將知識穿線連網不僅利于宏觀把握知識體系也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歷史是文綜三科中記憶量最大的一門,掌握好的記憶方法十分重要。除常用的多次重復記憶法外,還可用簡化記憶法,如我國的五個經濟特區可這樣記:深(圳)海(南)下(廈門)豬(珠海)(汕)頭;聯想記憶法,如黃河全長5464公里,就可聯想到5.4青年節,64與律師諧音(6的大寫是陸字),則可記為青年律師游黃河;講故事法,歷史有一很大的特點就是故事性強,我們可將一些史實改編成小故事講給親友們聽,這樣既加強記憶又培養興趣何樂而不為呢!以上僅是我總結出的一些記憶方法(還“厚顏無恥”為他們扣上不太恰當的名字-嘿嘿,意會吧!),還有很多方法等著你去探索哦!歷史答題時要注意史論結合,如請根據所學對隋煬帝進行評價。回答時我們就要列舉他的政略舉措并說明其影響,然后才能對其進行評價,不可只說個人觀點而忽略事實依據。另外,正確的入手角度也是答題的關鍵,如問到原因時要考慮從根本、直接原因答,還是主要、次要原因答,或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角度回答。語文課上學到的分析方法在歷史答題中也有重要作用,如我們分析一個事件時可以從語文上講的原因、經過、結果、影響等事件構成要素分析。
地理:發揚啃數學的精神
一百多年前,福克先生環游地球需要80天,今天,我們只需打開地理書便可環球采風笑傲游。但我知道,地理是一門讓許多文科生“想說愛你不容易”的課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自然地理中四大運動規律的難懂與難算,這個就只能靠我們發揚啃數學的精神多練、多思啦!當然,自然地理中也有不少需要背的東西(如西南地區滑坡泥石流高發原因)需要我們發揮文科生特長。趣味性強的人文地理是多數文科生喜愛的,但要得滿分卻很困難,原因在于其得分點不好全面把握,我們只能平時練習時多加總結盡量完善我們的答題點,亦可自己總結小專題,考試時靈活套用。人文地理的核心當數農業、工業、交通、城市,對其發展條件評價一定要爛熟于心。以農業為例,分析一地農業發展現狀常從自然(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會經濟(農業基礎、工業基礎、交通、科技、政策等)兩方面答,有時要連上一些時政內容。這類題表面考人文地理實則將一些自然地理內容牽扯進去,是典型的學科內綜合。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區域地理小至微觀區域大到大洲大洋,還有那些特殊地形(如我國喀斯特地貌典型分布區)以及非區域地理中的大氣環流圖、氣候類型分布圖、垂直自然帶分布圖、洋流鹽度曲線圖、地質循環圖、土壤成分構成圖等都對我們做題有重要幫助。另外讀圖能力也不可小視,掌握科學的讀圖方法(圖名圖例—坐標軸意義—讀取內容)才能迅速準確地切中肯綮。
生活處處有文綜
俗曰:政史地不分家,文綜三門是辯證統一的。這就要求我們樹立“生活處處有文綜”意識:平時看新聞等信息時要從命題人及考生的雙重角度篩選信息:此信息與課本哪部分相關,可以從哪個角度出題,如何回答等。例如:新聞材料是有關新中國成立60年、中國發展道路回顧的。示范命題如下:在新中國經濟及發展道路探索上我們由最初的計劃經濟過渡到如今的市場經濟,二者各自利弊如何?為何要把“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結合起來?(經濟常識);改革開放使中國走上了富強之路,試從哲學角度分析改革的重要意義(哲學常識);文革時期我國民主法制遭到極大破壞導致社會混亂,試說明民主與法治對一個現代國家的重要意義以及你對今天民主法制建設的建議(政治常識);中國近代許多仁人志士對中國發展道路進行了一系列艱難探索,請列舉三個并說明其意義(中國史);請對比新經濟政策與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背景及結果(世界史);珠江流域對推動中國一步步走向現代化作出了突出貢獻,試從其地理環境分析其原因(地理);回答時只需回掛課本相關知識并加上自己的思想邏輯,順暢地表達出即可(注:這些題是我根據新聞現編的,難免有疏漏,請見諒)。
另外,文綜復習中,要善于利用發散思維。見到一個知識點要能由點引線再到面,最后想出跨學科立體思維框架。這樣不僅可以不斷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提高思維靈敏度加快答題速度。例如:某日,你走在大街上忽見一管子,則可想到:管道運輸——石油管道——世界主要石油輸出路線——對外貿易——能源安全——國家主權——國際組織——我國古代何地最早使用石油……總之,只要你愿意并且對課本夠熟,此思維網便會無限延伸……
時光飛逝,一曲“秋日私語”接近尾聲,你是否會“三月不知肉味”呢?最后把最真摯的祝福送給你們——奮斗在高三的同學們:加油吧,明年的六月會因你們而更加美好!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