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中學生都會有叛逆心理
2024-10-17 09:49:31網絡整理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感覺,自打孩子上了初中后就變了,愛頂嘴,不聽話、很叛逆……對此,青海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霍靜說,約有90%以上的中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這一切都是孩子青春叛逆期的表現。
張女士的兒子小新自從升入初二后就像變了個人似的,不愛說話,脾氣古怪。一天張女士下班回家,發現小新正在看電視,張女士習慣性地說了句:“學習這么緊張還有時間看電視。”說完,隨手把電源拔掉了。沒想,這一舉動惹惱了小新,他騰地一下從沙發上跳起來,大吼道:“插上電源!”“不許看!”張女士也很強硬。“我就不寫!”小新沖上去搶張女士手中的電源線,情急之下,張女士打了小新一耳光,結果小新摔門而去。張女士說:“孩子突然像變了個人,越來越難管,說什么他都不聽。”
霍靜說,約有90%以上的中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這些叛逆主要表現在:對老師的教育表現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無端否定;在乎個人的自尊心或面子,有時故意在課堂上與老師抬杠;我行我素,如學校不準校內騎車,有的同學偏要騎。“14歲是整個中學階段最危險的時期,初二學生最難管,所以被稱之為爆發期。”霍靜說,由于升學、人際關系等壓力的增大,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心理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不及時引導,孩子很容易產生心理障礙。
“家長應正確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霍靜說,在現實教育中,一些家長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第一,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于是采取強硬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關上了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第二,放任自流。一些家長幾度管教而無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等到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