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教案:《旅夜書懷》 8
來源:網絡資源 2024-10-15 16:05:0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準確朗讀并背誦《旅夜書懷》,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和情感表達。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的方式,分析詩歌中的意象、修辭手法,探討詩人的心境與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杜甫晚年漂泊無依的孤獨與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分析意象與情感的聯系。
難點:深入體會杜甫晚年復雜的心境,理解其憂國憂民的思想。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以“唐代詩人杜甫的生平簡介”為切入點,引出其晚年漂泊的生活背景,進而導入《旅夜書懷》的學習。
2.初讀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注意節奏和停頓。
教師范讀,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韻律美。
學生嘗試背誦,并分享初讀感受。
3.精讀分析
分組討論:找出詩歌中的關鍵意象(如細草、微風、危檣、獨舟等),分析它們如何反映詩人的心境。
教師引導分析詩歌的修辭手法(如比喻、借景抒情等),探討詩人如何通過這些手法表達情感。
深入解讀“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等句,理解詩人對命運的無奈與自我解嘲。
4.情感升華
引導學生思考:杜甫在漂泊中為何仍心系國家與人民?這體現了怎樣的精神品質?
小組討論后,全班分享,教師總結杜甫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5.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選取杜甫其他表達漂泊情感的詩作(如《登高》),與《旅夜書懷》進行對比閱讀,分析異同。
創作實踐:鼓勵學生嘗試以“旅途中的思緒”為主題,創作一首短詩或散文,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
6.課堂總結
回顧本課學習要點,強調杜甫詩歌的藝術特色與思想內涵。
布置作業:背誦《旅夜書懷》,并撰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己對杜甫晚年心境的理解。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