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 2025年高考歷史有哪些必背要點知識歸納

          2025年高考歷史有哪些必背要點知識歸納

          2024-09-27 14:42:41網絡整理


          高考

            高考歷史易錯知識

            1.共產黨領導下的根據地

            【錯因】對各時期的根據地的名稱記憶不準。

            【正確理解】“革命根據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地區。由于這一時期,大部分革命根據地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所以又被稱作“蘇區”(蘇維埃區域的簡稱)。

            “敵后抗日根據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控制下的地區。“敵后”主要指這些根據地絕大部分位于敵人(日軍)的后方;“抗日”則指明了這一時期根據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戰任務。“解放區”是指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區域,以區別于國民黨統治的區域(“國統區”)。

            2.德國議會、法國議會、美國國會、英國議會的結構與權力

            【錯因】對四國議會的結構與權力掌握不準確。

            【正確理解】(1)德國議會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組成,聯邦議會權力大于帝國議會,帝國議會通過的法案必須得到皇帝和聯邦議會的批準。

            (2)法國議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議院權力大于眾議院;兩院聯席會議選出總統,總統解散眾議院須經參議院同意,總統任命內閣須經眾議院同意。   (3)美國國會由參、眾兩院組成,立法權由兩院共同行使。

            (4)英國

            議會由上院和下院組成,議會的主要權力屬于下院,上院為最高司法機關,其對下院通過的立法和預算案只有延擱權。

            3.杜魯門主義與馬歇爾計劃

            【錯因】對二者的關系把握不準確。

            【正確理解】

            (1)“杜魯門主義”是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宣言書,它標志著美國的對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為主的孤立態勢,由局部擴張轉向全球擴張。而“馬歇爾計劃”比較隱蔽,它著眼于經濟,擔負著抗衡蘇聯和控制西歐的雙重任務。美國企圖通過幫助西歐振興經濟、穩定政局,從而穩定資本主義陣營,聯合西歐各國一起對抗蘇聯。美國企圖通過“馬歇爾計劃”控制西歐的意圖是十分明顯的。

            (2)二者的實質是一致的,都是為了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力量的發展,穩定資本主義世界,確立美國的霸主地位。“馬歇爾計劃”是更隱蔽的“杜魯門主義”,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運用。當然,“馬歇爾計劃”在客觀上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也產生過積極的影響。

            4.蘇聯解體

            【錯因】認為蘇聯解體代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失敗。

            【正確理解】蘇聯解體是各種矛盾和因素交織的必然結果。從歷史上看,是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弊端和政策錯誤長期得不到糾正的結果;從現實來看,戈爾巴喬夫上臺后推行的錯誤路線和政策,加速了蘇聯的解體。蘇聯解體只是蘇聯模式的失敗,并不代表社會主義事業的失敗,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模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中國模式的社會主義正保持著旺盛的生機與活力。

            5.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與世界多極化趨勢

            【錯因】認為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是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的根本原因。

            【正確理解】蘇聯經濟的衰退和蘇聯解體直接導致了兩極格局的終結;資本主義世界美、日、西歐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世界走向多極化的標志;第三世界實力的增強對多極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多極化趨勢出現的根本原因是經濟格局多極化。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只是兩極格局結束的標志。   6.中國與不結盟運動

            【錯因】認為中國是不結盟運動的成員國。

            【正確理解】不結盟運動是1961年成立的一個相對松散的國際組織,其成員國奉行獨立自主的方針,信守不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結盟的外交政策。其成員國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中國于1992年成為不結盟運動的觀察員國。

            7.均田制與宋代“不抑兼并”

            【錯因】對兩者實施的主觀目的與客觀結果存在認識偏差。

            【正確理解】均田制是我國古代北魏至唐代前期實行的一種土地制度,即封建王朝將無主土地按人口數分給小農耕作,耕作一定年限后歸耕種者所有,地主階級的土地并不屬于均田范圍。這一土地制度有利于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激發小農的生產積極性,緩解因貧富分化而引發的社會矛盾。

            宋代開歷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實施,對宋代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土地的高度集中,造成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加劇了農民與地主之間的階級矛盾;但它也促進了宋代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對于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荒地的開墾也起著積極的作用。

            8.小農經濟與自然經濟

            【錯因】把小農經濟等同于自然經濟。

            【正確理解】自然經濟是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和社會分工不發達的產物,與商品經濟相對立,新中國成立以前,在社會經濟中長期占主導地位。小農經濟是伴隨著鐵犁牛耕的出現而形成的,是自然經濟的一種典型表現形態。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

            一、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及經驗教訓

            (1)過渡時期總路線

            ①核心內容“一化三改”: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

            (2)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開端

            ①實施:一五計劃(1953—1957年)

            ②主要內容:優先發展重工業,處理好農、輕、重等關系

            ③成果:“一五計劃”成果圖

            ④意義:初步建成了獨立的工業體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業布局,社會主義工業化全面展開。

            (3)三大改造:1956年底,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

            標志:生產資料的公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計劃經濟建立。為工業化開辟道路。

            (4)經濟建設的成就與教訓

            ①中共八大:(1956年)分析了社會主要矛盾和當前的主要任務。

            ②作用:促進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蓬勃發展。

            ③左傾錯誤:

            表現:1958年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1958年的大躍進運動(以大煉鋼鐵為中心)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以“一大二公”為特點)

            特征: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

            危害: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挫傷人民的生產積極性;1959—1961年三年經濟困難。

            ④糾“左”舉措:1960年,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到1962年底,國民經濟開始好轉。

            ⑤文化大革命:

            時間:1966——1976年

            原因:“左”傾錯誤惡性膨脹的結果

            表現:嚴重干擾和破壞國民經濟建設,人民生活水平長期在低水平線上徘徊。

            ⑥教訓:

            要實事求是,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生產力的矛盾;

            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保持必要的政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

            發展經濟要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辦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生產關系的調整要與生產力水平相適應。

            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及歷史意義

            (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

            ①時間:1978年12月

            ②內容:實行改革開放、將黨的工作重點轉移

            (2)歷史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偉大的轉折點;揭開中國經濟改革的序幕。

            四、農村與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

            (1)農村的經濟體制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①開始:安徽、四川

            ②前提:土地公有制

            ③特征:包產到戶,經營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改革

            ④作用:農民獲得了生產和經營的自主權,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2)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

            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目標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五、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和特點

            (1)形成:

            ①經濟特區: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②原因:對外交通的重要通道或港口;著名僑鄉,離港、澳、臺較近;歷史上與海外聯系密切

            ③目的:吸收和利用外資、先進技術、管理經驗,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④特點: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方法

            ⑤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

            ⑥沿海經濟開放區:閩南三角區(廈漳泉)、長三角、珠三角;

            1990年開放浦東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科技園區等;

            20世紀90年代,新一輪對外開放高潮,各地出現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科技園區、保稅區、金融貿易區和出口加工區,開放形式更加靈活多樣。

            六、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

            中國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實踐

            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

            (經濟)農耕經濟高度繁榮;

            (政治)國家統一,政局穩定;

            (思想)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

            (社會)對外交往與民族融合

            (一)四大發明:

            1、造紙術:西漢植物纖維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

            2、印刷術:

            ①唐:現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剛經》。

            ②北宋畢升,活字印刷術。

            ③13世紀出現金屬活字,后傳入朝鮮、歐洲。

            3、火藥:

            ①唐:發明火藥,孫思邈《丹經》記載,唐末用于軍事。

            ②五代、宋:廣泛應用。火炮、火箭、突火槍等。

            ③14世紀: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4、指南針:

            ①戰國:司南。

            ②北宋:人工指南針用于航海。

            ③13世紀:傳入歐洲。

            (二)天文學

            ①戰國:《甘石星經》中《石氏星表》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東漢:張衡——水運渾象儀;地圓說早1000多年;地動儀早1700多年。

            ③唐:僧一行——黃道游儀;世界首次測量子午線長度;水運渾象儀。

            ④元:郭守敬——簡儀早300年;《授時歷》我國古代最精確的歷法。

            (三)數學: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籌算

            ②西漢:《周髀算經》勾股定理早500年

            ③東漢:《九章算術》

            ④南朝:祖沖之圓周率點后七位,早1000年

            (四)四大農書:

            ①南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農業,畜牧業;因地制宜。最能反映時代特點:民族交融)

            ②元:王禎《農書》介紹工具改進

            ③明:徐光啟《農政全書》“中國近代科學先驅” (開始汲取西方科技思想)

            宋應星《天工開物》“中國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 :總結農業和手工業;反映工業因素萌動時期

            (五)醫學:

            ①西漢:《黃帝內經》奠定中醫學理論基礎

            ②東漢:“醫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介紹四診法;華佗發明麻沸散,創立“五禽戲”

            ③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創立世界最先進分類法

            (六)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

            第一,中國古代科技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服務于生產和鞏固統治的需要。

            第二,中國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對生產經驗的直接記載或對自然現象的直觀描述,具有較強的經驗性。

            第三, 古代科學理論的技術化傾向嚴重,而這些技術又不具有開放性,沒有轉化為普遍的生產力。

            (七)中國古代科技高度發達的原因:

            A.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農耕經濟的高度繁榮,是中國古代科技取得輝煌成就的要本保障。

            B. 各朝代十分重視交通的發展,促進了科學技術的交流和傳播。

            C. 中華文明具有強大的包容性,能夠不斷吸收來自外部的先進成果充實和發展自身,在歷史上不斷創新,與時俱進,長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D. 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富有創造力。

            E. 相對封閉獨立的地理環境,強大的中央集權政權保證了中華文明免受外來勢力的沖擊。

            F. 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與社會生產、生活直接相關,易于在社會上傳播。

            (八)中國古代有著如此輝煌的科技成果,而自明清以來,多出現一些總結性的著作,如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宋應星著《天工開物》,徐光啟著有《農政全書》。想一想為什么明清時期在科技發展方面會出現這種現象?(也是導致中國近代落后的原因)

            1. 中國古代建立在農耕文明基礎上,科技一旦能夠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就失去了發展的條件和動力。

            2. 為鞏固大一統封建專制統治的需要,古代統治者重視社會秩序和倫理道德的教化,不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學教育的成分。

            (九)明清中國古代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啟示

            啟示:先進文化要不斷地創新才有新的生機,更要學會如何在日常學習中揚長避短,避免故步自封。科技能否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取決于社會環境。現在我們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教興國,充分發揮國家的宏觀調控的職能等。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標簽:2025年 高考歷史 歷史復習方法]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考關鍵詞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欧美|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一二三区视频| 最近高清中文字幕无吗免费看|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第一页|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中文字幕乱码人在线视频1区 | 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亚瑟影视| 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无码中文字幕乱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黄色无码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潮喷无码正在播放| 无码伊人66久久大杳蕉网站谷歌|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