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安排(4)
2024-05-28 20:31:14網絡轉載
十三、重點高校專項計劃招生
44.按照中央脫貧攻堅有關部署,專項計劃實施區域的貧困縣脫貧后2024年仍可繼續享受專項計劃政策。2024年國家、地方、高校、蘇區四個專項計劃招生按照《關于做好全省2024年普通高校專項計劃招生工作的通知》(贛教考字〔2023〕23號)執行。
十四、信息公開公示
45.建立分級負責、規范有效的國家、地方、高校、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等多級高校招生信息公開制度。高校招生信息公開工作要做到信息采集準確、公開程序規范、內容發布及時。
除按規定應向社會公開公示的信息外,對屬于考生個人信息及有關錄取過程中需要階段性保密的工作內容,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向他人提供或向社會公開,嚴禁非法傳播、出售。
46.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有關高校、中學應按照各自職責和有關要求,分別公開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資格、高校招生章程、高校招生計劃、考生資格、錄取程序、錄取標準、咨詢及申訴渠道、重大違規事件及處理結果、錄取新生復查結果等相關信息。
根據招生類型不同,公示的考生資格信息應分別包括姓名、性別、所在高級中等教育學校(或單位)、享受照顧政策類別、資格條件、測試項目、測試成績、合格標準、擬錄取高校及專業和錄取優惠分值等。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省教育考試院和高校網上公示的信息保留至當年年底。縣考試中心和高級中等教育學校公示的考生有關信息,上報前至少公示10個工作日,并保留至當年8月底。
47.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有關高校、高級中等教育學校要在公示有關信息的同時,提供舉報電子信箱、電話號碼、受理舉報的單位和通訊地址,并按照國家有關信訪規定對舉報事項及時調查處理。省教育考試院信訪咨詢電話:0791-86765593;舉報郵箱:ksyjjjc@jxeea.cn。
十五、對違規行為的處理
48.考生、考試工作人員、社會其他人員在高校招生的報名、考試、錄取等各環節出現違規行為的,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33號)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教育部令第36號)確定的程序和規定嚴肅處理,依法依規追究當事人及相關人員責任;涉嫌犯罪的,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有關規定,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對黨員和公職人員違規違紀的,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規定》等嚴肅處理。對因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高校疏于管理,造成考場秩序混亂、作弊情況嚴重、招生違規嚴重的黨員,依照《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對直接責任人和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員,依紀依規進行嚴肅追責問責。
教育部授權省教育考試院組織的統一考試和授權高校組織的單獨招生考試及強基計劃、保送生、綜合評價試點、藝術體育類專業、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高職分類招考等類型招生考試均屬國家教育考試的組成部分,按照上述法律法規及黨內法規執行。對在上述類型招生考試中違規的考生、高校、中學及有關工作人員要進行從嚴查處。其中,凡提供虛假個人信息或申請材料的,均應當依法認定為在國家教育考試中作弊,對被認定為作弊的考生,取消其相關類型招生的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同時通報有關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或教育行政部門取消其當年高考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并視情節輕重依法給予暫停參加各類國家教育考試1—3年的處理。
對違規參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的高級中等教育學校非應屆畢業的在校生,取消其當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各科成績,同時給予其應屆畢業當年不得報名參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的處理。
49.考生或者其法定監護人認為所報考高校的招生錄取行為違反本規定或其他相關規定的,可向所報考高校提出異議、申訴或者舉報。高校應當進行調查、處理,屬于對政策執行存在異議的,應當及時書面或者口頭答復申請人;屬于對違規違紀行為舉報的,應當組織紀檢監察部門或招生監督機構進行調查,并按照信訪條例和有關規定作出書面答復。
考生或者其監護人對高校作出的政策解釋不服的,可以向省教育考試院申請復查;對違規違紀行為舉報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省教育考試院或者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申請復查。對復查結論不服的,可以按照相關規定向省教育考試院或者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上級機關提出復核。
十六、招生考試經費
50.各市、縣(區)招生考試經費,由地方教育事業費列支。高校招生經費,在本校事業費列支。
51.考生須繳納報名考試費。收費標準按省發改委和省財政廳有關文件執行。
52.對參與報名、體檢、命題、制卷、運卷、監考、評卷、巡考、錄取等工作的招生考試工作人員,應付給相應的勞動報酬。各地可根據《關于調整我省教育考試考務經費開支項目及標準的通知》(贛財教〔2020〕15號)精神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具體政策。各地應依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國家教育考試隊伍建設的意見》(教學廳〔2020〕1號)、《江西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學分管理辦法(修訂)》(贛教規字〔2021〕21號)、《關于進一步加強江西省國家教育考試考務人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贛教考字〔2023〕14號)等有關規定,將教師參加高考命題、監考、評卷等工作納入繼續教育,計入學時,折算學分。
十七、附則
53.本實施意見未盡事宜按國家和省有關文件執行。
54.本實施意見由江西省教育考試院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