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易混淆概念的比較-人口的變化
來源:網絡轉載 2024-04-29 22:14:29
【人口自然增長率與增長量】:
人口自然增長率——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數(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與該時期內平均人數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計算公式為:人口自然增長率=(本年出生人數-本年死亡人數)/年平均人數×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自然增長量——不是自然增長率越大,自然增長量就越大,它還與區域的人口基數相關,如我國自然增長率低,但由于人口基數大,增長量仍很大。
【生育率】:生育率是指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婦女或育齡婦女的實際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數量。
【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延長導致的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
【養老保險金】:養老保險金是指職工因在一個企業工作到一定年限,不愿繼續任職或因年老體衰、工殘事故導致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企業為保證其老有所養而付給的年金或一次付清所得金。其來源是由職工所在企業以及職工在職時按一定比例共同交納的,并由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社會保險與專門機構管理。
【人口流動】:人口流動不屬于人口遷移,比人口遷移更為普遍和經常,流動的人口不能稱為移民。人口流動分為周期流動和往返流動。
在人口統計中,將人口戶籍登記地與現居住地不一致且離開戶籍登記地半年以上的現象統稱為"人戶分離"。"人戶分離"按分離的空間是否跨越省級轄區可分省際人戶分離和省(市)內部跨區(縣)、街道、鄉(鎮)的人戶分離。其中,前者稱為省際流動人口,是跨越省界的長距離流動,后者稱為省(市)內的流動人口。
【土地承載力】在一定時期內,為一個國家工農業生產潛力允許的最大生產率所能容納的人口。
【環境人口容量、環境人口承載量與合理人口容量】
環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所能承載或容納的最大人口數量。
環境人口承載量與其意義相近,但多用于研究某種資源與其所供養的人口關系,如土地人口承載量就是在保持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不受破壞的前提下,土地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供養的最大人口數。在實際估計環境人口容量時往往用某一種或幾種資源的人口承載力作為環境人口容量。
合理人口容量既是一個地區的人口數量保持在多少才最適宜,不是指最大或最高人口,,而是指保證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人口規模,有些接近地區最適宜人口的涵義。一般來說,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環境人口容量。
【門檻人口】:是能使某項城市商業服務活動正常開業、并獲得基本贏利的最小服務地域范圍內的居民數。不同行業(如零售商業、醫院、飯館、旅社、郵局等)的服務范圍和"門檻人口"不同;同一行業內部又因其活動和規模的差異,服務范圍及"門檻人口"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