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答題技巧(2)
2024-04-27 14:28:00網絡轉載
題目類型:
(1)信息提取說明類:從材料中提取兩條或兩條以上信息,用準確簡明的語言概括,并對提取的信息從因果關系等方面進行說明。
(2)信息觀點論述類:審清材料的中心內涵,選準角度提取觀點,依托材料并結合所學進行闡釋。
(3)設問類型:①根據材料談談你對...的理解;②對材料進解讀;③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做出合理解釋。
類型四:歷史短文類
考查方式:①考查學生準確辨析史料的價值,從圖畫中發現并提取有效信息,運用有效信息并結合其時代環境等所學知識,組織語言系統表述的能力。
②鑒別史料作者的意圖和目的,辨析和整合史料的有效內容和價值,依據正確的歷史觀和認知方法,對歷史現象及各種關聯進行客觀敘述,獨立探究歷史問題,提出新的解釋。
題型特點:
1.形式多樣:命題形式和材料的呈現形式多變,如地圖、圖片、目錄、公式、表格等等。
2.重大主題、內容開放:命題內容往往涉及歷史的核心素養和重大學科理論問題,如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或抗日戰爭相關學術問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文化交流、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等。
3.立意高遠、開放性強:史學價值立意和社會立意、價值立意相結合,立意開放而高遠,體現歷史學科“以史為鑒”“經世致用”的學科功能。
4.題目明確:一般會提供明確的題目,“以...為題”。
解題步驟:
步驟一看問題:審清題目具體要求,有針對性的解答。
步驟二讀材料:
泛讀:找出材料關鍵詞或者關鍵句,劃分層次。
精讀:將關鍵詞句和所學知識聯系。
步驟三寫答案:寫答案:要求段落化、要點化但不主張序號化
在組織答案時要分三段:第一段觀點部分,字數要求20-30字;第二段:史論結合論證部分,字數要求100-150字;第三段總結部分,字數要求20-30字;因此總字數為150--200字區間。
第一段:觀點部分。
閱讀材料基礎之上,準確、全面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觀點,用專業語言寫出你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觀點。立場鮮明,論點要言簡意賅、開門見山、旗幟鮮明。
提出論點要注意六點:
(1)不能寫成短語,必須形成判斷句式;
(2)不能含糊不清、摩棱兩可;
(3)不能長篇大論卻不知所云;
(4)不能完全拋開材料中的觀點,這樣就跑題了;
(5)學生存在誤區,為了搶時間作答,沒有完整、準確的閱讀材料,斷章取義,隨便把材料中的任意一句話當成題目要論證的觀點,導致全盤皆輸。這樣會導致論文的論點殘缺,進而導致論證角度狹窄,論證過程無法展開。
(6)提煉出觀點后,一定不要急著下筆作答,花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在大腦構思如何表態有利于你接下來的論證,而不是按照你的初衷去表態。可以簡單寫個提綱,這樣才能一氣呵成。
由于材料常以圖表、外語翻譯語言、文言文等方式呈現,對于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歸納和組織語言能力的要求較高,因而考生普遍感到棘手,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訓練中務必下大氣力予以突破。
第二段:史論結合論證部分。
在這一部分中要求從2--4則史料來論證觀點,并且做到一則史料一論證,而不是堆積史料,然后下一個總結論。表述要準確,層次要清晰。史料與論點在邏輯上邏輯一致,論據要具有說服力,要能夠支撐和證明論點。語言專業,論文的語言要符合歷史專業性要求,要使用專業術語,盡量回避生活化、文學化語言。
運用“4W1H”方法就能很好的做到史論結合。“4W1H”就是When(時間)、Why(背景)、Who(誰)、What(做了什么)(以上四W構成史料)、How(怎么樣,構成史論)。例如:洋務運動我們可以這樣描述:19世紀60年代(When)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Why),地主階級洋務派(Who)在中體西用思想指導下,創辦近代軍用工業、民用工業、派遣留學生、建立近代海軍(What),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但其根本目的維護清王朝專制統治,未能實現富國強兵目的。(How)。
第三段:評論部分。
用理論來論證這個觀點或寫總結性語言。這個結論一定要結合這道題目的內容寫出,依據歷史唯物主義和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化史觀等史觀以及歷史發展的趨勢等來論證。不能簡單重復總觀點,必須作內涵表述,上升到規律、本質、實質、正確做法。要呼應開頭,但在語言上不能與開頭重復,最好能對觀點進行總結和升華。
格式規范,不能以問答題的答題格式來作答,語言不能條文化、序號化,不要寫類似于“觀點”、“論證”、“結尾”這樣的提示語,每段開頭不要頂格,要空兩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