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奮進與成長,追求卓越的人生之旅
2024-04-16 22:16:16網絡轉載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②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論語》)
③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禮記》)
⑤百舸爭流,奮楫者先。《禮記》
請以上述經典語句中的兩三句為基礎,任意組合,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材料提供先秦的五句名言,考生需要先理解這些名言的意思,然后才能進行寫作。
①意思是:作為一個士人,一個君子,必須要有寬廣、堅韌的品質,因為自己責任重大,道路遙遠。這句名言強調“意志堅韌和“勇挑重擔”的重要性,只有擁有寬廣、堅韌的品質才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②意思是: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又好比平整土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繼續,還是要自己去干的。此句強調“堅持”的重要性。
③意思是: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可見生活中要重視積累,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終,而且禍患常積于忽微,要防微杜漸。
④的意思是:《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觀點,解釋了中國人獨特的邏輯“由個人而至天下,由一點向外擴展”,指出個人“心正”的重要性,強調家國情懷是個人情懷的最高追求。
⑤意思是:勁搖槳的人才能在競渡中跑在前面,告誡人們要發奮努力、敢于拼搏。要敢于競爭,敢于爭先,做時代的弄潮兒。試題要求以材料中的兩三句為基礎,任意組合確定立意進行寫作。對此,可結合①②③談知與行的關系問題,說明光有知還不夠,還要重視行動的積累;可結合①④談對自己人生規劃、目標實現的影響,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人民、家國的發展興衰融合在一起,立志報國,心系人民;如結合②⑤談奮斗與堅持的關系,說明唯有持之以恒,堅持到最后,奮斗才有意義。寫作時還要注意寫作任務中“合理引用“的要求。比如,寫作時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引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指出新時代的青年要樹立高遠志向,心系祖國和人民,用充滿活力的思維,鏗鏘有力的步伐,腳踏實地為個人及祖國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正文主體部分,則可引用“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分別針對立志如心系人民,胸懷世界,行動如“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等展開論述。結尾則全面收束全篇,照應開頭。
參考立意:
1.知行合一,堅持不懈。
2.立奮斗之志,行堅持之路。
3.為國家之發展,我輩奮斗不息。
【佳作賞析】:奮進與成長,追求卓越的人生之旅
在古代經典中,我們可以找到許多關于奮斗、成長和追求卓越的箴言。其中的每一句話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智慧,激勵著我們在人生之旅中不斷前行。本文將以《論語》和《老子》中的經典語句為基礎,探討個人奮進與成長的重要性,并呼吁每個人勇敢追求卓越。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句話出自《論語》,它告訴我們作為有志向有抱負的人,必須具備弘毅的品質。面對艱巨的任務和遙遠的道路,我們不能怯懦退縮,而是應該堅定信念、勇往直前。正如另一句經典語句所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無論是面對困難重重的高山還是平坦無阻的平地,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都需要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地努力。
而《老子》中的經典語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則告訴我們任何偉大的成就都是從微小的開始。無論是一棵參天大樹還是一個偉大的事業,都需要通過積累和努力才能實現。正如人生旅程中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我們應該在腳下努力邁進,并不斷積累經驗和智慧。
同時,《禮記》中也提到了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性:“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只有我們內心純正、道德修養良好,才能夠真正做到自我完善。通過個人的不斷努力和奮斗,我們可以帶動家庭和社會的進步與繁榮。正如另一句經典語句所說:“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在競爭激烈的世界中,只有那些勇于拼搏、積極進取的人才能夠率先獲得成功。
因此,在這個以追求卓越為主題的文章中,我們應該明確自己的立意,并以積極向上的態度探討個人奮進與成長的重要性。通過引用以上經典語句,我們可以呼吁每個人勇敢追求卓越,不斷挑戰自我。無論是面對困難還是平坦的道路,我們都應該堅定信念、持之以恒地前行。只有通過不斷努力和積累,我們才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